國內喧囂一時的頁巖氣熱潮開始平靜下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盛傳的國土部第三輪頁巖氣招標大會遲遲未啟動,而前兩次招標的區塊在開采和勘探方面也存在困難,至今未出"一口氣"。
9月25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非常規油氣峰會上,多位專家提到頁巖氣開發遇到挑戰,而中國頁巖地質結構的復雜程度也成為左右頁巖氣開采成敗的關鍵因素。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岳來群博士說:"第一輪招標和第二輪招標的開發和勘探都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是地質構造遠較業者此前所預計的復雜,目前難以斷定第三輪招標什么時候開始。"
少有進入勘探階段
從2011年開始,國土資源部先后兩次以招標方式出讓頁巖氣探礦權。2012年底,國土資源部進行了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投標,吸引了近百家單位角逐。今年1月2日,國土部公布的招標結果顯示,共16家企業最終中得19個區塊,按照標書承諾,中標企業將在3年的勘查期內投入128億元的勘查資金。
兩次招標使得頁巖氣概念股引來資本市場瘋狂炒作。而國土部也在不斷改進第三輪頁巖氣招標方式,并與財政部對接,由政府出資對區塊進行前期的地震、鉆井等勘探工作,不斷完善充實區塊資料,幫助企業鎖定或減小風險。
但直到現在,第三次招標工作仍沒有說法,而前兩輪招標區塊的勘探、開發進展速度也不快,目前尚未有一口井出氣。以第一輪中標區塊為例,中石化南川區塊僅僅完成400百公里的二維地震勘探,2012年12月才部署一口探井鉆探,河南煤層氣秀山區塊僅完成了300~400公里的二維地震勘探,今年4月才準備部署兩口2000米左右的探井。
中國華電油氣總工程師楊?在油氣峰會上介紹,第二輪招標區塊中,貴州銅仁能投中標的岑鞏區塊,到今年3月底才完成二維地震勘探的招標工作,目前中標企業進入施工階段;神華中標的保靖區塊已完成了地震勘探的招標工作,而其他公司處于籌備勘探工作中。
由于一些中標的非油氣企業缺乏頁巖氣勘探開發經驗,對于中標區塊的實質性勘探工作進展也緩慢,有的企業甚至開始打退堂鼓。此前,國土部地質調查局頁巖氣室主任包書景指出,這些企業的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因為我國地貌、地下構造等地質特征復雜,勘探難度較大。
在這次峰會上,與會專家多次提到中國特殊的地質構造問題,"頁巖氣開發本來就復雜,而中國的頁巖成巖后所經歷的構造運動更為復雜。"在他們看來,這種復雜程度超出預期。
楊?說,中國頁巖沉積復雜,構造上恰恰處在板塊俯沖和碰撞的中心區域,"即相對穩定的四川盆地也難免多方向擠壓運動,盆地外更是復雜,經歷的構造期次多,強度大,頁巖氣成藏主近因素較多,尋找甜點難度較大。"
2009年以來,國土部、地方、油氣公司等共計完成頁巖氣鉆井129口,包括調查井、探井、評價井等,但在這些井中,失敗案例也很常見。
楊?說,在試驗井中不乏水淹、閉合等失敗案例,像宜縣、昭通、蕪湖等地的井塊則出現了勘探落空的情況,包括巖層沒有厚度、巖層中主要是氮氣等,"而頁巖質量和成藏條件仍然是影響效果的主要因素。"
岳來群認為,如果不存在頁巖或者頁巖層很薄的話,不可能賦存有豐富的頁巖氣,"中國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分布有頁巖,不是有頁巖的地方都適合頁巖氣商業開采。"在他看來,基礎地質問題是關鍵,由于頁巖氣開發的基礎是地質研究、調查,"如果地質條件不清楚,我們開發難度非常大,中國的情況特殊,頁巖碎屑物沉積的古地理環境復雜,成巖后地質構造更為復雜,后期的改造強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