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貿易救濟案處理程序,對原產于中國的三氯異氰尿酸展開反補貼調查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預計10月15日前后進行初裁。如果認定對美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美國商務部將繼續進行調查,直至11月22日前后作出反補貼初裁。
日前,美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三氯異氰尿酸發起反補貼調查,同時對原產于日本的三氯異氰尿酸發起反傾銷調查。根據美商務部立案公告,2012年中國對美出口三氯異氰尿酸金額為1.45億美元。
2005年5月,美商務部裁定,我輸美三氯異氰尿酸產品構成傾銷,對涉案企業征收75.78%~285.63%的巨額反傾銷稅,并且延續至今。時隔8年,美國又對同一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中國相關企業該如何應對?
“補貼行為認定”有分歧
據悉,接受調查的具體產品為俗稱強氯精的三氯異氰尿酸,屬于化工類產品。這種產品由于殺菌消毒性能優良,在歐美國家被廣泛用作廣譜高效殺菌劑和消毒劑。
根據美國貿易救濟案處理程序,展開反補貼調查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預計10月15日前后進行初裁。如果認定對美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美國商務部將繼續進行調查,直至11月22日前后作出反補貼初裁。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錚就此案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企業是否獲得補貼,調查事實之后才能確定。在未進行調查之前討論這個問題為時尚早。如果被美國商務部認定收到了補貼,且最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認定美國國內產業因這些補貼受到了損害,則會發布反補貼稅令并征收反補貼稅。如果稅率高,自然對中國企業出口該產品有較大影響。”
今年8月,美國兩家公司提出申訴,宣稱中國企業獲得政府補貼,日本企業在美傾銷,要求一并發起調查。9月19日,美國商務部同時宣布對日本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目前認定的傾銷幅度為129.40%~218.10%。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向東認為,中國政府是否有補貼,關鍵還要看美國的認定。“我們不認為是補貼,他們卻認為是補貼,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比如中國企業向銀行貸款,中國認為銀行給企業的貸款是商業行為,但美國認為中國銀行是受政府委托低利息貸款給企業,所以反補貼成立與否,取決于美國如何認定。”向東舉例說明。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1年中國相關產品對美出口總額突破1億美元,2012年增至約1.45億美元;2012年日本相關產品對美出口總額約5770萬美元。
“雙反”魔咒如影隨形
據記者了解,早在2005年10月,歐盟和美國分別對原產于中國的三氯異氰尿酸作出反傾銷初裁和終裁,并開征反傾銷稅。
對此“連鎖現象”,向東解釋道:“美國對華反補貼案早在三四年前就有了,現在美國的反傾銷案一般都會同時發起反補貼調查,只是這個案件單獨立了反補貼案,之前已有反傾銷措施。”
2010年,美國際貿易委員會經日落復審裁定繼續維持對我輸美三氯異氰尿素的反傾銷稅令,實施期限仍為5年,延長至2015年。此次美國的反傾銷裁決使我國三氯異氰尿酸出口再度陷入危機。有專家建議,在注重開發國內市場之余,國內企業還可以借道東南亞,“迂回”進入歐美市場。
記者了解到,由于我國氯氣、燒堿、尿素產品充足,三氯異氰尿酸生產能力較強,國內消費量較小,因此這些產品一度大量出口。對于美歐市場雙雙封殺國內企業三氯異氰尿酸出口道路的行為,徐錚建議,中國企業應當積極參與應訴,以事實來證明沒有收到補貼或者只收到少量補貼,以維護自身權益。
今年以來,美國已多次對中國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和“337調查”。對于美國頻頻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中國商務部強調,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對他國不公,對本國企業也沒有好處,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