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批商貿流通企業歷經十多年快速發展,已達到中等規模,進一步成長壯大,面臨低成本擴張、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的瓶頸。記者最近在北京、山東、吉林、福建等12個省份調研發現,為了突破“中等規模陷阱”,盡快走向國際競爭,商貿流通企業正在積極轉變“重規模輕效益”傾向,重塑“核心優勢”,優化網絡布局,從外延擴張轉為內涵式發展。
——民族企業“稱雄”國內市場 “高成本低利潤”瓶頸依舊
十多年前流通領域向外資“打開閘門”之時,流通業會不會被洋品牌“一統天下”讓人擔憂。記者近期走訪國內十多家大型商貿企業發現,近三年,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國內商貿企業已超過50家,其中跨區域經營的企業數量超過了區域化發展的企業數量,民族企業“稱雄”國內市場的態勢已十分明顯。
一批商貿龍頭企業不僅在區域市場“站穩了腳跟”,而且走上了全國性競爭的新平臺。2012年我國連鎖百強排名中,蘇寧、百聯、國美列前三位,銷售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領先于沃爾瑪中國公司、家樂福中國公司等洋品牌。以“生鮮特色”立足的福建永輝超市,從2001年開辦第一家店至今,生鮮農產品占比保持在50%左右,走出了一條立足中國市場特色,學習模仿洋超市到創新超越的道路。永輝超市去年銷售額、門店總數分別增長37%、22%,增速遠遠超過國內同行和外資品牌。
北京物美商業集團總裁張斌預計,到2020年左右,除了電子商務企業,我國可能孕育出銷售規模萬億級、可與國際巨頭“比肩”的民族品牌零售企業。
國內商貿企業成長壯大讓人欣喜,同時還應看到,“重規模輕效益”的傾向和流通網絡低效、盈利水平低下等問題,仍是內資商貿企業轉型發展的瓶頸,如果不能有效突破,有可能跌入“中等規模陷阱”。
因為規模擴張的慣性和壓力,目前商貿企業的關注重點仍是營業額和毛利率,純利潤率、人均效率等效益指標還是“軟肋”。此外,內資商貿企業“小、散、弱”現象仍普遍存在。美國零售百強銷售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在50%左右,我國這一指標目前只有10%。
近幾年商貿企業房租成本高、人力成本高、利潤率低的“兩高一低”態勢加重,盈利水平十分低下。西安交大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文啟湘介紹,國外大型零售企業純利潤率在3%以上,而我國零售企業純利潤率平均只有1.06%。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介紹,2011年我國零售百強企業中,外資企業平均純利潤3.75%,內資企業只有1.2%。
——改變“通道盈利”低端模式 重塑商貿企業“核心優勢”
在長春市,本地企業歐亞集團打造了一個占地200多畝的特大賣場:長1000米,寬150米,共3層,業態融合了百貨、超市、餐飲、娛樂等。因為面積過大,商場內還有免費電瓶車幫顧客代步。
“除了超大營業面積,歐亞賣場還在積極重塑我們的核心優勢:百貨實行''聯營扣點、利潤分成’、家具實行場地出租,而綜合超市和家電則實行自主經營”,歐亞集團董事長曹和平說,“不斷提高自營比例,通過購銷差價提高盈利能力,是商貿零售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方向。”
進入買方市場十多年來,國內零售企業普遍削減乃至放棄自主采購商品,轉為提供場地,吸引制造商、供應商進店銷售,依靠收取租金或利潤分成實現“通道盈利”。目前全國商品全部自營的零售企業比例不到10%。這一模式推動了企業低成本快速擴張,同時造成核心競爭力喪失。
中國社科院流通業研究專家宋則認為,零售商不僅要做好服務商,更要做好自己的主營業務,逐步形成“自營為主、聯營為輔”的新格局,這是跨越“中等規模陷阱”,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一些商貿企業負責人表示,近兩年國家已出臺工商業水電同價、連鎖企業匯總納稅,以及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希望管理部門盡快推動這些政策“落地”,降低零售企業負擔,推動其重塑核心競爭優勢。
——優化流通網絡規劃布局 釋放內需市場“巨大紅利”
我國商貿流通業市場主體,包括傳統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個體戶,現代化的批發、零售、物流配送及兼營企業,以及新興的電子商務企業。全國2000多萬個經營主體,圍繞幾百萬種商品的交換,形成“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組合,構成了中國特色的商貿流通網絡體系。記者走訪調研發現,主體多元、業態多樣、覆蓋城鄉的流通網絡近幾年已基本成形,正在加快優化升級。
山東商業集團公司下屬的銀座超市,前幾年就開始與臺灣統一合資,開辦標準便利店,促進“大小業態”合理布局。在濟南市的“統一銀座”便利店,不僅出售數百種日常消費品,還有雞蛋、包子、豆漿等食品供應,而且設有簡易餐臺。
山東商業集團董事長王仁泉說,受電子商務的沖擊,商貿零售企業將來的發展戰略要向兩頭拓展,一頭是大型購物中心,要規模大、業態全、體驗性強;另一頭是小型化,貼近社區、貼近寫字樓、貼近農村,要規模小、服務全、便捷化。
我國商貿流通網絡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城市中心區與社區之間很不平衡,近幾年企業轉向加上政府推動,正在促進流通網絡布局的科學化、合理化。
商務部介紹,經過6年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已新建或改造了64萬個農家店,覆蓋了全國93%的鄉鎮、75%行政村。記者在山東壽光、陜西蒲城等農村地區感受到,農村連鎖超市、統一配送發展迅猛。在陜西農業大縣蒲城,信通商貿公司近3年在全縣建設了80個直營連鎖“農家店”,商品全部統一配送。位于下寨村的信通商貿直營超市,店面200多平方米,商品數百種,購物條件與縣城十分接近。
去年以來,國家已提出支持社區商業、農村商業發展的一系列舉措,這一政策的落實與企業發展戰略的互動,將使我國貿易流通商網絡進一步向分布合理、功能齊全、便民利民發展,也將為釋放內需市場“巨大紅利”、推動流通業增長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