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醋酸投資放緩,產能過快增長得到了一定遏制。但醋酸行業依舊面臨產能過剩的困局,這主要是因為需求面打不開,下游企業大部分選擇醋酸乙烯、醋酸酯,產品雷同,且技術大部分從國外引進。業內專家對此指出,醋酸行業只有“深耕細作”,大力拓展下游應用領域,才能有效緩解供求矛盾。
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醋酸產能已超過850萬噸/年,約占世界總產能的47.3%,成為全球最大的醋酸生產國。近兩年,醋酸行業競爭激烈,已基本無利可言。前兩年立項或有意向的投資商因看淡醋酸行業前景,紛紛退出。而且,隨著近幾年煤化工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煤化工的資金轉投進了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熱點行業。我國醋酸產能增速因此進一步放緩,產能的快速增長得到有效遏制。預計今年產能增長約50萬噸/年,增速6%左右。不過,業內人士指出,我國醋酸行業富余產能近500萬噸/年,目前仍處嚴冬。
在產能大于需求的情況下,國內經濟增長放緩,醋酸價格難以上揚。從2009年到現在,醋酸價格呈現穩中緩慢下降的趨勢,市場價格基本處于國內生產企業的成本線附近。反觀國際某著名生產廠商,由于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其醋酸生產成本低于目前價格,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再看出口市場,海外跨國巨頭及中東企業采用天然氣制醋酸,具有相當的原料優勢,而我國70%以上的醋酸企業以煤為原料,成本大大高于海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沒有競爭力。去年,我國醋酸出口量僅33.06萬噸,比上年減少49.6%。
據了解,醋酸乙烯、醋酸酯、PTA一直是醋酸企業延伸產業鏈的首選,也被稱為拉動醋酸消費市場的“三駕馬車”,占醋酸消費量的近80%。目前,這些裝置擴能勢頭迅猛,大有步醋酸后塵之勢。江蘇索普(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守言提醒,醋酸企業選擇“三駕馬車”延伸產業鏈時需慎重,否則,很有可能將目前醋酸產品的殘酷競爭延伸到產業鏈上。此外,氯乙酸、雙乙烯酮、聚乙烯醇等多個醋酸下游也已經供大于求。雖如此,仍有很多醋酸終端產品我國不具備生產能力,這些也恰恰是國外公司掌握生產技術的高利潤產品。為此,專家指出,今后幾年,我國醋酸行業下游應用的拓展必須“深耕細作”,才能有效緩解供求矛盾。邵守言認為,提高醋酸產品的精細化生產能力和技術,不僅是改變目前醋酸行業現狀的有效途徑,也將是醋酸行業的發展趨勢。
我國是人口和紡織大國,醋酸在醫藥和染料/紡織印染中的應用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如醋酸纖維素,包括纖維絲束、長絲、及 短纖維,醋酸纖維及醋酸絲束在國內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生產,但紡織用醋纖長絲在國內仍是空白,每年需進口4000噸左右。如果攻破醋酸纖維素生產技術,可以促進紡織業發展。再如高檔三醋酸纖維素(TAC),其生產幾乎被富士及柯尼卡美能達公司壟斷,如有企業能攻克三醋酸纖維素這一難題,一定能獲得很好的市場效益,也可增加國內醋酸的消費量。而以醋酸為原料合成乙醇、丙烯酸,則可大幅度提高醋酸消費量,是一條技術經濟性非常好的非石油、非糧食合成大宗化工品的路線。此外,醋酸還可以用于加工一種新型板材,如能大規模應用,也將拓寬醋酸的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