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件廠商而言,3吉瓦~4吉瓦需求拉動有限,國內市場搶裝對逆變器環節拉動最大。”曾捷告訴《中國電力報》記者。
價格壓力倒逼企業創新商業模式
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逆變器的市場價格出現了一波快速的補降,大功率產品由每瓦約0.8元左右腰斬至目前的0.4元左右。對于單瓦價格本來就不高的逆變器而言,如此快速且高達50%的降價幅度,無疑對其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逆變器生產企業在2011年便已突破150家,且不論2012年有多少新進入者,單是2011年的數據已經讓行業顯得臃腫異常,這些企業爭食市場蛋糕的同時,往往忽略了產品質量和穩定性,低價競爭態勢進一步惡化。
由于逆變器價格在2013年繼續承壓,供應商們在如何節省成本及為客戶創造價值方面變得更具創新力。眾多供應商發布了擁有高級功能或全新設計的逆變器新品。對他們而言,逆變器制造商發布了最新的戶外及成套產品,可幫助客戶削減勞工、安裝成本以及運營和維護的相應成本。 “目前西門子在中國國內采取與系統集成商合作的方式,由西門子提供光伏逆變器的核心部件,集成商提供整體逆變器的模式推動中國市場的銷售。這種商業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產品價格,因其性價比很高所以能夠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工業業務領域驅動技術集團大型傳動部產品經理齊紅飚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在曾捷看來,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光伏逆變器在對成本控制日益嚴格的市場上更具優勢,隨著中國所采用的逆變器核心元器件逐步擺脫進口依賴,一大批國內優秀的光伏逆變器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光伏逆變器行業中的翹楚。
同時,度電補貼的方式讓用戶更加關注發電量,從而對逆變器的質量與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