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建筑業盡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仍面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日前舉行的第12屆中國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峰會暨建筑業企業優秀項目經理經驗交流會上,住建部副部長王寧闡述了目前制約中國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五大問題。
王寧首先從產業規模不斷創新高、技術進步和創新取得新成效、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不斷增強、建筑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監管機制不斷健全完善5個方面肯定了我國建筑業發展的重要成就。
在總結成就的同時,王寧特別強調,我國建筑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仍然很多。特別是在新形勢下,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任務十分艱巨,他從五大方面具體闡述了中國建筑業目前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一是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嚴重不足。建筑業發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賴高速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發展模式粗放、生產方式落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過程中資源耗費多,碳排放量突出,企業始終在低層面上發展。不少企業看似規模不小,而且產值逐年提升,但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實力很弱,表現出企業的規模擴張與企業管理實力、人員素質嚴重脫節。
二是市場各方主體行為不規范。建設單位違反法定建設程序、規避招標、虛假招標、任意壓縮工期、惡意壓價、不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規范等情況較為普遍;建筑企業出賣、出借資質,圍標、串標、轉包、違法分包情況依然突出;建設工程各方主體責任不落實,有些施工企業質量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三是建筑企業技術開發資金投入普遍偏少,特別是中小企業基本沒有投入。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企業用于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投資僅占營業額的0.3%~0.5%,而發達國家一般為3%,高的接近10%,差距很大。在技術貢獻率方面,我國建筑業僅為25%~35%,而發達國家已達到70%左右,差距比較明顯。
四是建筑企業技術工人嚴重匱乏。目前,我國建筑業從業者多達4100萬人,其中農民工占相當大的比重(有人說占60%,有人說占80%),但有素質、有技能的操作人員比例很低,而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另外,隨著近年來不少企業效益呈現滑坡狀態,施工生產環境惡劣、福利待遇差,人員外流情況加劇,人工成本將大幅上升,競爭勢必更加激烈。
五是與國外企業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處于劣勢地位,無論是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勞動生產率,還是獲利能力,都處于追趕狀態。2012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僅占全球建筑市場份額的很小部分,這與我國4000萬人的龐大建筑隊伍很不成比例。
在分析上述五大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后,王寧指出,這種狀況不能適應行業持續發展的需要,不能適應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需要,不能適應確保質量安全的需要。為此,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建筑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