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智能手機已成功搶占了全球品牌手機1/5的銷售份額,然而利潤率僅僅在10%左右,其余的高額利潤皆為三星、蘋果等大品牌公司占據
國產智能手機緣何“增量不增收”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每五臺智能機就有一臺是中國廠商賣出的——隨著一度昂貴的聯網設備在新興市場變得普及,國內智能手機制造商正借勢崛起,成功搶占了全球品牌手機1/5的銷售份額。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出貨量仍遠低于全球最大兩家手機廠商——三星[微博]和蘋果,但中國智能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正在迅速上升,第三季度,華為、聯想、酷派、中興、小米等國內手機廠商的全球市場份額已達到了20%。而在國內市場,這些國產智能手機廠商更是占據了近80%的市場份額。
然而,市場份額上的優勢,卻并沒有給國內手機廠商利潤帶來更多起色。數據還顯示,國產品牌手機由于主要占據中低端市場,其利潤率僅僅在10%左右,其余的高額利潤皆為三星、蘋果等大品牌公司占據,這也使得國產品牌手機處在了“增量不增收”的尷尬境地。
“低廉”“山寨”印象,利潤空間有限
“因為價廉物美,通常都是售價低于200美元的低端機型,中興、華為等國內品牌手機在亞非拉等欠發達地區很有市場,但在歐美市場的占有率就很有限。”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產手機廠商的產品已經在國內市場份額上取得了優勢,當務之急是國內手機急需在打造高端品牌上作文章,以便未來提高利潤并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事實上,國內手機廠商對此早有“覺悟”,在依靠廉價機型占領市場的同時,也不忘向高端市場發力,謀求增加產品利潤率,尤其是進入2013年以來,國產手機廠商集體扎堆沖擊高端市場。
今年9月底,聯想宣布面向全球市場推出高端智能手機子品牌Lenovo VIBE,旗下的首款新品VIBE-X也同時亮相。此前中興推出了類似的高端子品牌Nubia,華為與酷派則分別力推Ascend子品牌系列和大觀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旗艦機型 P6 選擇在英國倫敦發布,這款手機以一體化機身和比 iphone5 更薄的機身,贏得了業界和消費者的好評。而國產手機廠商酷派也在 9 月份發布旗艦機型大觀4的同時,推出了國內首款智能手表 Coolpad ,成為首先涉足可穿戴設備的國產手機廠商。
記者了解到,依靠與運營商的合作,通過定制手機,特別是千元定制機迅速搶占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目前國產智能手機幾乎占據國內80%的市場份額。在此背景下,國內廠商當然希望通過打造高端子品牌來樹立自身新形象,擺脫長久以來在公眾意識中的“低端”、“低價”的印象,提升自身的利潤空間。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蘋果與三星公司獲得了全球手機業逾90%以上的利潤。以一款5寸屏的智能機為例,在硬件配置基本一樣的情況下,三星手機的售價可以達到4000元以上,而國產機卻只能賣到2500元左右。
而反觀國內手機廠商,由于在手機屏幕、芯片等核心部件方面的技術和工藝依然有所欠缺,導致國產品牌手機的發展一直受制于人。雖然部分國產廠商在手機硬件做工、操控體驗、外觀設計和質量上不斷提升和進步,但由于在品牌的塑造和維護上“功課不足”,導致國產品牌手機不僅占據高端市場“吃力”,更給不少用戶留下了“低廉”、“山寨”等印象,利潤空間也相對有限。
伴隨4G到來,機遇和挑戰并存
新浪科技最近發起的調查顯示,外觀設計一般、系統易用性差、售后服務不佳、品牌知名度低、高端機型較少都是國產手機面臨的問題。
“尤其是國產智能機主打‘價格戰’,這雖然有利于在短時間內搶占市場,但利潤相對微薄,并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艾瑞通信專家麥浩超指出,目前3G時代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整個產業已經相當成熟,這使競爭從最開始的以創新高溢價導致的高利潤增長,向當前大規模和低利潤的方式轉化。
以三星、蘋果為例,在過去的第三季度,三星以中低價位為首的“國民智能手機”成為該三季度業績增長的重要動力,同時一直專著于走高端路線的蘋果公司今年以來也推出了自己的首款廉價版手機——iPhone5C,搶奪市場份額。
“伴隨著4G的到來,必然引發終端市場的新一輪爭奪戰,對國產手機廠商而言,同樣是機遇和挑戰并存。”酷派手機品牌負責人認為,國內終端廠商的市場大多集中于低端市場,產品利潤較低,如何進一步拓寬營收渠道,提升產品利潤水平,是很多國內終端廠商所面臨的一大困境。“4G時代,提前布局的專利研發、良好的供應鏈與產業配套、一直保持的性價比優勢,是能否搶占市場、增加利潤的關鍵。”
“目前很多國內手機廠商還把競爭放在硬件上,未來手機應用軟件才是競爭的主戰場。”有互聯網終端企業高層指出,智能終端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使得智能終端硬件部分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弱,在這樣的背景下,擴展原有的生態體系,將焦點向軟件側遷移,“比如像蘋果、三星等大企業,都在致力于引入開發者在其應用商店中開發應用程序,塑造其核心品牌優勢,以便贏得更多的利潤空間,這值得很多中小型終端廠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