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零售業的發展增速明顯下滑。2013年至今,增速放緩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改變,并且在有的區域和部分業態中,企業面臨的壓力有進一步增大的現象。
商貿行業典型調查統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配合商務部,并經國家統計局批準開展的行業統計結果顯示,第三季度零售業銷售額增長最快的兩個業態是便利 店和超市,分別為13.3%、13%,增長最慢的是百貨店和專賣店業態,分別為7.4%、6.5%。從毛利率情況看,今年三季度各業態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 了0.6-1.7個百分點。百貨店、超市、專業店的凈利潤率略有下降。
歸納起來,目前零售行業發展主要面臨兩個問題:
一是增收緩慢。首先表現為新開店速度明顯下降。2012年連鎖百強企業新開店速度僅為8%,是十年來最低的。2013年預計不會超過2012年的水 平。其次是可比店增長不明顯,2012年百強企業銷售增長10.8%,其中約2-3%為可比增長。2013年上半年,企業大多維持較低的可比增長,甚至是 負增長。另外,網絡零售分流嚴重,對實體店的銷售也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是節支困難。最主要的是房租、人工、水電費用三座大山有增無減。2012年有超市企業出現大幅虧損,主要原因均是營業成本和費用增加明顯。另外,企業的稅收負擔也有增無減。
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包括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消費模式和習慣的調整、企業固有經營模式與新模式的矛盾等。
面對壓力,企業不斷謀求轉型、創新。
開展電商是零售企業的一個重要突破方向,除了原有的蘇寧、銀泰等已在電商領域展開拳腳的企業外,大潤發、步步高等企業也開始向互聯網進軍。盡管傳統企業開展電商還沒有成熟或成功的模式,但在每個方向上的探索都是積極的,對行業的持續發展都是有意義的。
強化供應鏈能力是企業的另一個努力方向。從商品角度,主要包括開發自有品牌,豐富生鮮商品,進行自采自營和基地直采。從周轉角度,企業更加注重合理訂貨與貨退,打造高效的物流體系。
提高技術應用水平改變了企業服務會員的方式。位置信息、可視化管理、移動解決方案的應用得到深入,大數據、云計算也從理論進入實踐。這些技術,改變著企業的營銷方式,也改變了顧客與企業的溝通手段。
并購重組是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規律。中國最大的零售商-蘇寧的規模僅是沃爾瑪規模的1/16左右,中國排名第2-5的零售商的規模也僅是美國1 /6-1/4。一方面行業處于較低的集中度階段,另一方面不利的外部環境加劇了企業的分化,因此一段時間以來,并購重組的案例明顯增加。
歸根到底,行業的轉型發展都是在模式和動力上尋求突破。前者包括盈利模式、采購模式、營銷模式等,后者包括激勵機制、創新機制、技術應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