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多種通信線纜竊聽、手機定位信息采集以及GPS數據竊取,來監視、分析有關個人地理信息的隱私數據,并可追蹤移動路徑和活動范圍,并命名這個項目為“伴隨-旅行者”。
“棱鏡門”事件發生后,全球各地對于信息安全的關注度持續上升。這次“伴隨-旅行者”竊聽事件將使信息安全問題升級,特別在4G來臨之時,數據流量應用將成為主流,而LBS地理信息服務將逐漸和各類應用相結合,攜帶的個人隱私信息也將越來越多。
在這次“伴隨-旅行者”竊聽事件中,媒體報道美國安局通過介入移動通信網絡纜線實現對手機地理位臵等信息的竊取。雖然光纖通信具有相對良好的保密性能,但美國為了獲取更多信息,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發海纜竊聽技術。由于海纜布設的特殊性,信息竊取綜合采用光纜定位、光纖傳感、機器人、大數據采集分析等多種高科技手段,對海纜進行偵測、鎧裝剝離、竊聽設備安裝等復雜操作步驟。一旦設備安裝成功,美國便可從海纜信號中持續獲得全球數據。
除光纜數據竊取外,定位信息監聽的途徑還包括對基站數據、路由數據、GPS數據等手機定位信息的直接竊取,其中GPS數據的精度最高。眾所周知,GPS系統是美國政府引以為豪的戰略工程,所有信號的發生、傳輸權由美國掌控,一旦出現民用信號關閉、誤碼率加大或者系統出現故障,以GPS技術為基礎的系統將被置于危險的境地,中國電網也概莫能外。
工控中國認為,無論從國防軍用還是民用信息安全的角度考慮,應大力推廣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已是大勢所趨。隨著我國自主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2012年年底順利實現亞太覆蓋并正式提供服務,其對我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戰略等均帶來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對于我國通信領域而言,北斗授時提高了全網通信的安全性,保障各種業務網的可靠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