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產能過剩 推進資源整合 規范生產經營 重塑稀土市場機制
曾經賣出“黃金價”的稀土,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價格連續下跌。在近期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當前稀土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非法開采問題依然突出。
作為重要的戰略性資源,我國稀土行業正在努力朝規范化方向前行。從政策上看,未來相關部門還將推進稀土大集團的實質性整合,加大對行業“黑色產業鏈”的打擊力度。對于我國稀土行業而言,化解產能過剩、推進資源整合、規范生產經營將是重塑市場機制的三大基石。
“從目前稀土行業市場看,發展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會長干勇這樣描述當前的稀土市場。
價格下滑是市場形勢的直觀體現。根據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的數據,截至8月8日,稀土價格指數為148.2點,而去年8月末該指數曾達到202點。“去年下半年以來,稀土價格持續下跌,鑭、鈰、釔氧化物的價格下跌了40%,稀土供應仍大于需求。”干勇坦言。
在國內稀土市場疲軟的同時,2013年以來稀土出口“量增價跌”,導致出口效益出現大幅下滑。“目前稀土出口平均價格已經低于2010年的平均水平。”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占恒表示,隨著稀土價格下跌,國外采購量回升,去年出口較2012年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稀土出口量仍保持增長態勢,但出口價格明顯下滑。
統計顯示,上半年我國稀土出口均價為14.07美元/公斤,較2013年全年出口均價下降了44.76%。而在2013年和2012年,出口均價已經分別同比下降了54.26%和64.81%。“稀土行業產能過剩,供大于求是導致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陳占恒指出,必須加強稀土生產與廢料回收企業的規范管理,大力打擊非法開采與違規生產。
“產能過剩的矛盾激化主要體現在2011年以后,高額利潤導致大家都去高額投入。”包鋼稀土總經理張忠表示,近幾年下游發展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消化了一部分產能過剩,但還不能消化全部。
事實上,如果僅從每年指令性計劃供應量與國內需求量來看,應該存在供應不足的情況。根據陳占恒的測算,2014年稀土指令性計劃供應量是10.5萬噸,如果基于釹鐵硼產量分析,國內需求應該達到15.17萬噸,存在供應不足4.67萬噸。
不過在現實中,市場情況卻與理論值大相徑庭。“市場客觀上反映的是供大于求。合法企業供應量基本是可統計可控制的,多出來的供應量來自非法渠道。”一位與會的稀土大型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如果說鋼鐵、光伏、建材等行業的產能過剩比是1:1.3至1:1.4,那么稀土行業的產能過剩比一定超過了1:2。“現在市場交易份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該人士直言。
“南方礦非法開采嚴重,2013年南方礦供應量應該在4萬噸以上,而協會統計的南方礦產量約為3700噸。”陳占恒直言。
對此,多位稀土行業專家表示,行業主管部門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實際情況合理制定總量控制計劃,壓縮過剩產能,加大對非法開采和違規生產的打擊力度。
在國內市場疲弱的同時,我國稀土行業所面臨的外部壓力也不容小視。近期世界貿易組織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上訴機構報告。上訴機構維持專家組關于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有關世貿規則和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裁決。“取消出口配額會加大稀土管理難度。”干勇直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認為,在稀土案敗訴以后,中國面臨著三種選擇。其一,敗訴方有合理的執行期間,通常約為15個月。在此期間內,中國可以選擇取消或調整政策;其二,中國仍然維持現有的出口配額,但需要為對方進行補償,如在其他產品或者貿易項目,包括以貿易為主的知識產權等方面,給予對方更大補償;其三,如果維持原措施也不予補償,那么勝訴的三方對中國出口將采取經WTO授權的貿易報復。
“中國如果不執行就會遭到貿易報復,但如果執行的話,會對我們現有的出口管理措施進行整合。不論哪種選擇,中國都會付出相應的代價。”陳衛東表示,中國需要進行全面的利益權衡,在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和產業升級戰略目標的大前提下,重建和完善資源類產品的出口管理體制。
行業整合步伐加快
為了化解行業種種矛盾,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稀土大型集團的組建工作。在各項政策的推動下,今年稀土行業整合不斷提速。按照計劃,年內稀土大集團的組建將基本成型,未來將大力推進實質性整合。
當前我國稀土行業基本形成了以包鋼集團、中國五礦、中鋁公司、廣東稀土、贛州稀土和廈門鎢業6家企業為主導的行業發展格局。今年年初,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北京召開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專題會議,重點支持6家企業分別牽頭推進兼并重組,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目前,中鋁公司、包鋼集團、廈門鎢業組建稀土集團的方案已經獲得工信部備案。
“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六家集團,上半年已經完成了三家集團。組建稀土集團既不能搞拉幫派,也不能搞形同虛設的殼公司,要組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國家稀土辦主任賈銀松表示,整合過程中,要將稀土的開采、冶煉分離、綜合利用三大環節全部包括在內。在六大集團的基礎上,全面整合國內的稀土礦山冶煉分離企業。
記者了解到,未來有關部門還將出臺政策,支持稀土集團的實質性整合。賈銀松表示,將把稀土綜合利用項目納入生產總量控制的計劃管理,重點配置新組建的六大集團。
從整合進度上看,雖然組建稀土集團的方案備案不久,但一些企業早已邁開了行業整合的步伐。
按照要求,包鋼集團整合內蒙古自治區全部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綜合利用企業以及甘肅稀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并以包鋼稀土為主體,組建北方稀土集團。在今年年初,包鋼集團已與內蒙古9家稀土上游企業簽署了《整合重組協議》,將9家公司納入到內蒙古稀土專營體系之內,最終成為包鋼稀土控股的企業。
“對于公司來講,這次重組任務不是太重,內蒙古地區已經基本完成整合,現在是第二步進行細化。”張忠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整合的總體思路是以資產為紐帶,在生產、財務、人員等都有安排。“在生產指標分配上,上半年已經給整合企業預留出了一部分,下半年也留了很多。目前整合企業的盈利能力還可以。”張忠坦言。
賈銀松表示,在稀土集團的組建過程中,將堅持政府指導、政策引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也要綜合運用經濟、技術法律等必要手段,掃除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兼并重組。
加大“打黑”力度
在整合稀土市場的同時,行業分散混亂的現狀也是無法忽視的根本性問題。多年以來,我國稀土行業非法開采和違規生產猖獗,已經嚴重制約了行業的正常發展。從目前的監管思路看,未來對于稀土行業規范管理力度將加大,將重點打擊稀土黑色產業鏈。
事實上,違法違規產能對于正規企業的沖擊遠非數字上那么簡單。據業內人士介紹,今年7月底,中釔富銪礦、龍南高釔礦、安遠高釔礦等正規礦種的離子型稀土價格維持在19萬-21萬元/噸,而南方私礦的價格卻只有9萬-13萬元/噸。
陳占恒表示,在極端情況下,如果用南方私礦的利潤抵消包頭礦利潤,那么牦牛坪、輝山礦等稀土礦都將出現虧損。“私礦競爭力強,是因為正規企業要繳納增值稅費和其他各種稅費。”陳占恒表示。
“非法盜采走私的黑色力量,已經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只有打擊非法取得實質成效,才能使稀土健康發展。”賈銀松直言,稀土黑色利益鏈的背后是官商勾結,今年將落實地方屬地監管責任,建立輕稀土、中重工稀土打擊違法的區域聯動機制。
據了解,監管部門對打擊稀土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仍實行高壓態勢。工信部會同公安部、國土資源部、環保部等七個部門,開展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專項活動,并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掛牌督辦。
賈銀松表示,目前共查處稀土違法盜采案件46起,責令126家違規生產企業停產整頓,并吊銷稀土企業經營執照161家,查扣涉案的稀土原料和非法產品1.9萬噸。海關查獲走私案9起,涉案稀土產品價格5200萬元。去年江西贛州查獲一批違法違規案件,查處涉案機關工作人員,對江西贛州安遠縣縣委主要領導3人以及相關40余人進行了立案。
據賈銀松介紹,未來將加大“三打”力度,既打非治違、打擊走私、打擊官商勾結。還將以專用發票舉報為線索,進行聯合檢查,并堅決落實地方屬地監管責任,讓市場在陽光下運行。
專家表示,我國稀土行業需要盡快重建規范化的市場秩序,重塑健康的市場運行機制。同時應該加大對下游應用端的開拓力度,使稀土行業真正由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戰略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