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九子公司生產的保健酒因違規添加被通報批評,讓曾經大名鼎鼎的三九集團再次走進了公眾視野。
從1985年創辦南方制藥廠開始,三九集團創始人趙新先一手將三九集團締造為一家龐大的企業集團:超過200億元的總資產,涉足藥業、農業、房地產、食品、汽車、旅游等八大產業。
然而,2004年,趙新先被免去一切職務,次年被刑拘,而債臺高筑的三九集團被華潤集團重組。沒有了趙新先的三九集團,如今路在何方?其數十家子、孫公司又煙消云散于何處呢?
并購超百家企業的帝國
1995年,趙新先從各種渠道得知中央將實施“抓大放小”戰略,十分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企業快速擴張的千載難逢的大機遇。他在一次高層會上對部下們說:“社會上有這么多資產閑置,是三九下山摘桃子的大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
三九第一次“下山摘桃子”就非常成功。趙新先在一次出差中發現當時在國內最早生產中藥針劑廠家之一的四川雅安企業正處于寒冬期,到1995年年底,這家老牌國營企業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全年產值只有1000多萬元,利潤僅2萬元。這對于瞄準擴張之路的趙新先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撈金機會,他當即拍板投資1700萬元予以收購,并委派最得力的干將入川經營。
雅安廠的針劑貼上三九的品牌后,通過三九的營銷網走向全國市場,一年后產值就達到了1億元,實現利稅2000多萬元。初試并購之舉就取得成功,這頓時讓趙新先雄心萬丈。他認為,國營老企業的所有痼疾都是體制造成的,只要將三九的機制和品牌注入,再加上適度的啟動資本,完全可以讓它們一夜重新迎來春天。1996年底,三九召開雅安經驗學習會后,趙新先宣布成立三九投資管理公司,委派60多名干部,奔赴全國各地,專事收購兼并工作。
從1996年到2001年,三九出手并購了140多家地方企業,平均每一個月并購兩家。在這種跑馬圈地式的瘋狂并購中,三九集團迅速擴張成全國最大的中醫藥企業,總資產猛增到186億元,所屬企業遍及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形成了醫藥、汽車、食品、制酒、旅游飯店、商業、農業和房地產八大行業,其旗下甚至包括一家華南地區最大的夜總會。
對于這些并購戰果,趙新先本人顯得頗為得意。他曾在三九的廠史陳列室入門處,放置了一艘航空母艦的模型,軍艦的甲板上放了數十架飛機,它們分別代表集團直屬的二級子公司,在它們的旗下則還有上百家三級、四級公司。每有貴客來,他必在軍艦前一一介紹。他說,“這就是中國中藥產業的航空母艦,我們要讓飛機達到100架。”到他退休之前,飛機最多的時候為98架。
據當時媒體報道,在三九的并購企業中,承債式占了45%,控股式占35%,托管式占20%,其中包括并購兩個上市公司。此外,“三九”還并購了近600家連鎖藥店,以及租賃、保險公司,還收購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三九在醫藥行業并購成功率為80%,非醫藥行業成功率為50%。然而,值得注意是,三九企業的負債率也從擴張之初的19%上升到1998年的80%。2003年末,三九集團爆發債務危機,三九集團及其下屬公司欠銀行債務98億元。
2004年5月16日,國資委公開批評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只是此次公開的批評,并沒有阻止得住這個一心渴望成為世界500強的資本家的野心擴張之路,趙新先起初認為連鎖藥店將來一定是贏利的風口,但這種風險投資并未得到股東大會的認可,于是他私下調用了資金幻想著從連鎖經營中賺回資金來填補公司資金,最終錢沒有收回反而導致東窗事發,2005年12月25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證實,趙新先已被正式逮捕,三九深陷債務與誠信危機。
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直到趙新先退休前,他一直牢牢地掌控著這家國有企業。在南方藥廠奇跡般的崛起中,解放軍總后勤部給趙新先充分放權,在組建企業集團的文件中明文確定只管趙新先一人,由他對企業全部資產的增值和安全負有全權和責任,趙新先將這種管理設置,得意地稱之為“一言堂”。在當時的三九集團內,趙新先是總經理兼黨委書記,下面不設副總經理,集團總部只設黨務部、財務部和人事部三個機構,甚至連總裁辦公室都沒有,趙新先之下設五個秘書,分別處理相關具體事務。而趙新先更是憑借這種管理機制將企業的發展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出獄后的低調生活
就在三九集團重組漸漸塵埃落定之時,一手創辦三九集團的原三九集團董事長趙新先也在出獄9個月后,重新在醫藥界復出。
2008年,出獄后的趙新先終于重出江湖,低調加入南京小營藥業集團,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大輸液企業。記者了解到,這家企業的前身是隸屬南京軍區空軍司令部的一家藥廠。趙新先軍人出身,三九集團前身是隸屬解放軍總后勤部的一家藥廠,回歸醫藥業界之后,趙便低調淡出公眾視野,就連70歲生日也沒有對外聲張。
除了擔當南京小營藥業的顧問之外,趙新先還受聘擔任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中藥、天然藥物研究中心主任。熟悉他的人稱,以趙的人脈與能力,其經濟狀況應該不比“正常人”差。
去年年末,沉寂十年的“三九教父”首度開口對公眾講述他的軍旅生涯及激情燃燒的時代,他引用臺灣作家李敖的一句話“當過兵的和坐過牢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來戲稱自己的經歷,但是卻絲毫沒有提及自己的現狀。
有業內人士認為,三九得的是“體制病”,而作為央企掌舵人的趙新先,成敗都在其“教父”的身份上。對三九而言,趙新先是董事長,也是一人說了算的“教父”;在三九發展初期,這種“相對集權”的治理形式有利于企業快速發展;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后,三九機制的局限性迅速顯露,形成了高度服從的企業文化——三九衰敗其實早有預兆。
縱觀三九的興衰巨變,不過發生在短短的幾年間。業內分析認為,三九連鎖并未為大規模擴張做好充分準備,一味追求藥店數量規模和藥店經營規模,是三九連鎖發展史上最鮮明的特征,也是其由興而衰最關鍵的癥結。
趙新先的人生起落
1985年,趙新先創辦南方藥廠,即三九集團前身。
1996年,三九大張旗鼓地進行多元化,擴張到藥業以外的房地產、進出口貿易等各種領域。
2000年,提出“中藥現代化、中醫產業化、健康服務全球化”,目標是建立中醫藥跨國集團。
2001年,趙新先占用上市公司25億元,受到證監會公開批評。
2004年,趙新先被免去在三九一切職務。
2005年,趙新先被正式逮捕。
2007年9月20日,趙新先出獄。
2008年,趙新先重出江湖,低調加入南京小營藥業集團。
趙新先。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