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移動,從而拖累了聯想集團業績。分析認為,聯想PC此前雖然成功并購IBMPC,但聯想手機和摩托羅拉手機的用戶完全不一樣,甚至是兩個極端,因此,分析人士并不看好聯想在手機行業復制PC的成功路徑。
重組、裁員難挽業績
據新浪財經報道,去年10月,聯想集團花費近30億美元正式完成收購摩托羅拉,此舉曾被認為將有助于聯想集團成為全球智能手機領軍企業。但聯想集團財報顯示,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的第一財季中,營業額同比微增3%至107億美元,凈利潤卻同比下跌51%至1.05億美元,移動業務集團的總稅前虧損為2.92億美元。
而日前聯想集團公布的第二財季財報顯示,集團除稅前虧損8.42億美元,公司凈利潤為虧損7.14億美元。分析認為,聯想此次出現虧損源于重組計劃的實施。
此外,今年8月份,聯想宣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3200名,其中摩托羅拉移動員工占絕大部分,這將帶來6億美元的一次性成本。盡管聯想通過裁員以及重組移動部門在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達到5.3%,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的7.6%。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指出,移動業務的虧損主要在于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過渡,以及收購摩托羅拉中存在很多不必要的花費。但他同時表示,今年把摩托羅拉帶回來確實有些急了,沒有考慮到產品是否適銷對路,性能、功能包括價格都沒有考慮到中國消費者的需要。
據中國日報報道,今年6月份,聯想集團曾經宣布重大人事調整,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總裁、摩托羅拉移動管理委員會主席劉軍離職,由陳旭東接任。7月1日,摩托羅拉副總裁,全球銷售負責人趙科林離職,聯想試圖通過人員調整,盡快擺脫困境。
聯想品牌部負責人郭彤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聯想和摩托羅拉團隊已經進行了全面的整合,其中產品研發方面是以摩托羅拉團隊為主,而營銷、市場、供應鏈則是以聯想原來團隊為主,目的在于發揮各自的優勢。產品定位方面,未來還將保持雙品牌戰略,其中摩托羅拉定位中高端,而聯想偏中低端,以運營商渠道為主。
通信產業觀察家徐上峰認為,聯想最大的問題在于聯想手機的內部混亂。迄今為止,聯想沒有一款讓人記得住的產品。內部品牌太多、產品型號太多,導致精力分散,無法形成品牌合力。在高端市場,聯想曾推出高端品牌VIBEZ,售價3399元。然而,消費者并不買賬。有同行說,聯想之前推出了太多質量堪憂的廉價手機,拉低了其品牌形象。
手機復制PC收購路徑難
聯想的PC業務一直以來都表現良好,源于對IBMPC業務的成功收購和整合,這一收購助推聯想登上全球PC老大的寶座。楊元慶早前也曾表示,收購整合是聯想的競爭優勢之一。但如今,聯想集團電腦業務卻有放緩之勢。聯想集團公布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個人電腦業務收入下跌9%至154.25億美元。
而此次,由于收購摩托羅拉和清理智能手機庫存消耗了大量資金,導致公司虧損額達7.14億美元。外界普遍認為,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拖累了聯想業績。聯想集團也于近期表示公司正面臨著“近年來最艱難的市場環境”。
新京報報道,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的大中華區總裁莊瑞豪并不看好聯想手機的全球化邏輯。他表示,聯想手機并沒有強大的國內核心業務,因此更談不上可復制的擴張模式。此外,聯想手機和摩托羅拉手機的用戶完全不一樣,甚至是兩個極端,這也是國際擴張上比較忌諱的方面。
莊瑞豪稱,雖然聯想PC此前并購IBMPC有過類似經驗,但那起并購也用了很長時間才消化,最后基本淘汰了IBM品牌。因此他不看好聯想在手機行業復制PC的成功路徑。因為行業的基本面不同,所以不同產業的全球化機會和路徑也不同。
個人電腦屬于成本驅動型,需要捕捉規模經濟效益。其全球化具體措施包括,以區域或全球市場份額為重點,獲得來自本地以外市場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而手機屬于本土市場自然增長型,應制定每個市場獨特的,量身定制的價值主張,包括具體的本地營銷活動,以本地市場份額為重點。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