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5年讓很多人都覺得“服裝業不行了”,公司破產,老板跑路,業績下滑,輿論看衰……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在積累了迎接挑戰的經驗之后,更多的企業擁有了應對的思路,功力漸長,也更能變被動為主動,主動改變、主動變通、主動出擊。
2016年,中國服裝業面臨的問題依然嚴峻,從總的發展趨勢來看,今后服裝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統訂貨制將逐漸走向衰亡
如果你現在跟零售商聊天,問他們最困擾的問題是什么,他們一定會說:庫存!庫存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零售商、品牌商帶來壓力。而造成這種前所未有的甚至是虧損的癥結,就在于傳統的訂貨制。
大概十幾年前,中國服裝業剛剛從散貨模式走向專賣店模式的時候,一些公司開始嘗試訂貨制。在那個時候,大家的零售水平都不高,零售商不敢上貨,于是總公司開始思考訂貨制,并且給零售商下訂貨指標。由于當時生意相對好做,所以訂貨制對當時的服裝零售帶來的多是正面效應。
隨后,品牌公司開始跟風,并且把一年的營銷重心全部放在了訂貨會上。一些營銷總監發自內心地認為,一年的銷售好不好,就看訂貨會了。于是,訂貨會用的酒店規格越來越高,吃飯喝酒的規格越來越高,請老師講課都不是為了教零售商如何賣貨,而是想著如何讓零售商多訂點貨。這樣的訂貨就產生了理念上巨大的偏離—— 如何把貨賣給代理商、零售商。
這種思維延續下來,讓品牌公司開始研究加盟政策,比如曾經出現過的100%退貨率、獎勵政策等,包括核算退貨率,基本上是“即使客戶把退貨率全部用完,公司也能保證賺錢”的思維模式。
而訂貨制第二個無法掌控的因素是對天氣的預判,前幾年很多公司狂賭羽絨服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令人震驚的是大量的女裝公司用重金去獨立開發一個羽絨服品牌,為什么?依然是賭徒和快速撈錢的心理使然。訂貨會一般提前6-9個月進行,你怎么知道明年的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冷多長時間?什么時候冷?那些看似科學的參照過去的數據來訂貨的方式,其實都是自欺欺人,昨天的數據怎么能決定明天?
其實訂貨會本身并不是造成庫存增加的原因,快速撈錢的心理和風險轉嫁的心理才是問題的根本!同樣的訂貨量,當業績下滑10%(如果過去的庫存是10%的話),總庫存就會達到20%,而業績下滑本身會讓毛利下降,這樣就讓零售店從原來的有盈余變成勉強保本甚至虧損。而如今的市場讓單店業績下滑10%也是難免的,所以,如果品牌公司仍以傳統的訂貨會模式和思想運作,不去創新、不從零售商的角度思考解決方案,這樣的品牌將會很快走向衰亡!
二、平價組貨店模式將大放異彩
如果說2014-2015年還有一大類品牌的單店業績仍然持續上漲的話,那非平價組貨店品牌不可了。請注意,不是平價品牌,而是平價組貨店品牌。
平價組貨店品牌的第一個優勢是平價。傳統的品牌由于有代理商、加盟商,所以是“工廠-品牌公司-代理商-零售商-顧客”的產業鏈,隨著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上漲,再加上品牌公司的貪念,造成了很多普通的國內品牌零售價已經接近于國際頂級奢侈品牌的價格。而隨著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們對服裝的消費變得理性,更愿意選擇平價、優質的產品。
平價組貨店品牌的第二個優勢是款多、時尚。傳統的品牌公司一個季度一般是100-200個款,而對于組貨店來說,全國的批發市場和工廠都是它的大倉庫,一個季度可以有上千個款。組貨店對產品非常靈活,可以做爆款,如果補不到也可以做新款,根本不會缺貨,如果組貨水平相對專業,也基本上沒有什么壓貨。而因為款式多,不論是何種定位,都會比傳統品牌更時尚。
平價組貨店品牌的第三個優勢是庫存壓力小。因為相對傳統品牌的訂貨預判模式,組貨店是以銷定量。賣得多就多進一點,賣得少就少進一點。由于組貨店的進貨頻率非常高,所以倉庫里根本沒貨,自然也不會有壓貨。傳統品牌的退貨率只是品牌公司和零售商誰來承擔更多庫存的博弈,而不是從經營上解決庫存問題。
在過去,散貨店不注重形象、服務和管理。而今天,這些散貨店在形象、服務和管理上甚至超越了傳統品牌的零售商,再加上產品、定位、價格和庫存管控的優勢,全國性及區域性的平價組貨店品牌將在2016年大放異彩。而傳統的品牌公司,也應該思考組貨模式的內在是否有可嫁接到傳統品牌模式中的因素,并發揮自己的長處,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更多最新服裝行業報告、行業調研報告、行業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發布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