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認為,在未來10年,智能家庭領域將出現令人矚目的變革,企業組織若能順應潮流推出相關產品與服務,就能抓住龐大而創新性的數字化商機。根據該公司的預測,由于在消費產品中加入傳感及通信功能的成本越來越低,預計到2022年,成熟市場富裕國家中一般家庭所擁有的智能物件數量將達到數百個之多。
Gartner副總裁暨杰出分析師Nick Jones指出:“我們預期,各種家用設備都將變得‘智能’,也就是具備某種程度的傳感及智能化,且通常能以無線的方式與外界進行通信。而更高端的設備還將具備傳感及遠程控制功能。價格不太可能成為阻礙因素,因為長期來看消費類產品連接物聯網的成本將逐漸降至1美元左右。”
至少在10年內,一般家庭中智能物件的數量仍將緩慢增長,這是因為許多大型家電不會經常汰換。盡管一直到2020-2050年之前,智能家庭市場仍無法進入成熟階段,但智能家用產品已經開始生產,并且由這些產品所帶來的首批數字化商機也已顯現。
智能家用產品種類繁多,包括游戲機、電視等媒體及娛樂產品,還有爐具、洗衣機等家電,甚至包括運輸技術、安全與環境控制,還有醫療保健及健身設備。
雖然不會由單一技術主宰市場,但無線技術仍將成為智能家庭的重要基礎,多數設備都將通過無線技術相互連結。Gartner預測,Wi-Fi、藍牙、ZigBee、蜂窩式以及各種專屬與網狀網絡無線技術都將在智能家庭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必須要有一系列的網關與適配器來連接各種不同的標準與協議。許多家用無線智能物件都將是便攜式的,無法以有線電源供電,電池制造商因而將受惠于智能家庭風潮,而對電源裝置及存儲技術開發商來說亦然,如無線充電技術。
Gartner將數字化商業架構劃分為三個層面,并認為三個層面都將因智能家庭風潮而產生新的商機。這三個層面包括:業務流程(改善現有流程)、業務模式(顛覆現有市場的全新商業模式)以及商業時刻(攔截并利用稍縱即逝的商機)。
智能家庭風潮將帶來的主要商機包括:
• 全新的產品及功能:智能產品具有大幅增進現有產品功能的潛力,例如通過新增手勢或聲控功能來提升產品的可用性,或在產品生命周期內持續強化其功能。
• 增加營收并降低成本的好機會:實際案例包括自動補充家用產品耗材(例如咖啡機膠囊,濾水器濾芯以及吸塵器集塵袋),甚至可以協助評估是否需要采購或更新。
• 全新的商業模式:實際案例包括以全新的方式整合產品及服務,甚至足以威脅到傳統企業。舉例來說,服務商可整合來自低價傳感器的信息,并結合智能鎖、家用傳感器等智能產品,以打造全新的云端家庭監控及安保服務,絕對勝過傳統的防盜報警器系統。
• 社會和公共措施:部分國家的政府會發現,日益智能的家用科技將可用來影響消費行為或改善為人民提供服務的模式。舉例來說,傳感器與智能產品可用在差異化稅收上;用來洗衣服的水,稅率會比用來澆花的水更低。其他例子包括智能垃圾桶,當垃圾已滿需要清理時會自動通報。
• 分析信息并從中獲利: 所有智能家用物件都將具備某種傳感器,有些甚至有好幾個。搜集、分析來自智能產品的信息并從中獲利,將成為眾多物聯網商業模式的核心。
盡管智能家庭能提供龐大的商機,智能家庭的未來仍面臨諸多挑戰,而首先就是必須讓消費者相信它的價值。遙控開關、調光器等智能家庭技術其實已經問世多年,但除了科技極客以外至今仍只吸引少數使用者,這是因為很少有消費者認同其中的效益。產品設計人員應努力在科技的新奇與簡單的控制功能之外創造其他價值。除此之外,雖然智能產品的內部比過去更加復雜,但若要成功,產品必須看來簡單好用,足以吸引不懂科技的一般大眾。
此外,消費者也可能擔心數據使用、信息安全與個人隱私等問題。與過去不具有智能功能的產品相比,數字化商業模式將極度依賴來自智能產品的額外信息。能夠分析信息,甚至結合不同信息來源的商業模式,必須特別注意消費者自愿加入(opt-in)、培訓與數據安全等相關議題,產品開發商則應考慮委托外部機構來審計信息的使用。
互通性不足與缺乏統一標準,也可能阻礙智能設備的普及。目前智能家庭領域在技術上仍一團混亂,已出現各種不同的聯網技術與協議,其中多數為專屬私有性質而無法互通。目前已有部分互通協議正在規劃中;盡管如此,某些特定廠商與產品還是有可能成為互通孤島,2020年以前智能家庭領域仍將維持分歧局面。
Jones表示:“智能家庭設備必須能夠連接網絡;有些產品必須具備極高的可靠性,才能提供醫療監測等重要功能,因此家中必須要有可靠的高速網絡。如果無法聯網,許多家用設備充其量只能降格運行。如果家庭變得像企業一樣依賴網絡,就會需要后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