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記者在第116屆廣交會上走訪發現,受外貿形勢趨緊的影響,一些新興貿易業態逐漸涌現,其中許多外貿企業紛紛通過跨境電商渠道拓展海外市場,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但企業也普遍反映,當前發展跨境電商過程中存在的物流倉儲、信用風險等問題亟待解決。
外貿增長乏力促傳統企業主動“轉身”
今年以來,中國外貿增幅持續在低位震蕩徘徊,前三季度整體進出口總值3.1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3%,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5.1%和1.3%,遠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市場普遍認為,受到人力成本上升、匯率波動、國際部分地區局勢動蕩加劇等因素影響,外貿總體形勢仍然趨緊,全年7.5%的增長目標恐難實現。
記者在本屆廣交會現場采訪上了解到,外貿增速的放緩和“趨冷”的態勢,造成傳統舊模式下的線下外貿企業生存艱難,但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嘗試從“線下”到“線上”,轉型跨境電子商務已初嘗甜頭。
“我們已經做了三年的跨境電商,通過前兩年的摸索,今年企業的跨境電商發展勢頭非常不錯。”廈門宜眾貿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余志勇充滿信心。這家經營汽車飾品、戶外用品、鋼結構產品的對外貿易公司目前已在美國設倉,主要通過自建平臺、亞馬遜和eBay三個渠道實現境外銷售。
據余志勇介紹,目前企業跨境電商在海外設倉是一個新的出口增長點。其中最明顯的受益是,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當地消費者的一手反饋,包括產品質量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從而生產出更適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青島海信國際營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聃稱:“公司一開始就重視與電商合作,電商成長的同時海信也在成長,在海外通過最新的電商渠道來推廣海信品牌,很好地實現了雙贏。”
記者還了解到,去年上線的“義烏購”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作為一種新型貿易模式,已經成為義烏繼一般貿易、市場采購貿易之后新的外貿增長點。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義烏市電子商務實現交易額472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外貿零售交易額60億元,同比增長56%;外貿B2B交易額138億元,同比增長15%。
近些年來,跨境電商逐漸嶄露頭角已是不爭的事實。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約3.1萬億元,從2008年至2013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31.1%。另據專家測算,今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在3萬億元左右,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已經超過5000家,企業超過20萬家。
跨境電商遇阻受多重因素制約
跨境電商能成為外貿企業的一個新增長點,但也只是傳統外貿的有益補充。本屆廣交會上的不少企業涉足過跨境電商,但電商占整個企業出口的比重極低,受訪的幾家企業均表示其跨境電商業務僅維持在個位數。與此同時,在中國近500萬家中小外貿企業中,真正使用跨境電商的也是屈指可數。
一方面,企業意識到跨境電商帶來的廣闊市場和豐厚利潤,希望先試先行;另一方面,信用體系薄弱、國際物流、產品質量等一系列因素,是制約外貿跨境電商不能迅速發展的主要瓶頸,也會讓很多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首先,海外買家的誠信問題是中小外貿企業的心頭大患。安徽靈杰電纜有限公司銷售負責人徐女士介紹說:“以前有段時間做過跨境電商,但效果不太好,原因在于詢盤的客戶良莠不齊,客戶的誠信問題很難保證。”該公司的產品產銷海外30多個國家,但一直以來公司都以展會等傳統的銷售渠道為中心,雖然看好跨境電商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機遇,但考慮到信用保障體系的不健全,公司仍然顧慮重重。
其次,物流難題是制約外貿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短板。據不少企業反應,走“國際E郵寶”或類似國際小包快遞,缺點非常明顯:費用貴、物流周期長、退換貨麻煩、還有各種海關查扣,快遞拒收等不確定因素。客戶體驗無法形容的糟糕,長期下去還會限制賣家擴張品類。
因此跨境電商未來的發展還應該是海外直營,在海外建立倉儲。但余志勇指出,由于企業畢竟不是專業做倉儲的,產品在海外建倉后如何進一步管理,讓其更有效率地運作都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而且跨境電商平臺也存在“爆款”,突然面臨斷貨,因此希望物流和庫存的問題能得到解決。
此外,參差不齊的產品質量也是跨境電商面臨的一大問題。一次糟糕的線上購物體驗,很容易讓境外消費者對所購買產品及相應的電商平臺完全失去信心。據了解,國內供應商的假冒偽劣及產品質量問題對跨境電商影響較大,不僅有因侵犯知識產權而被海關扣留的仿冒產品,更是發生國內知名外貿電商網站信用欺詐事件,使得跨境電商的信用及安全問題十分顯著。
多管齊下挖掘跨境電商更大潛力
由于近年來的爆發式增長和良好的市場預期,跨境電商以其背后所蘊含的巨大商機逐漸成為中國外貿新藍海。多數參展企業認為,企業自身要不斷求新求變,生產具有足夠吸引力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線上競爭中取勝,這是重中之重。
首先企業需注重品牌化和優質化,增強產品競爭力。余志勇認為,企業的產品要有足夠的細分,產品有足夠的吸引力,成功的機率才較大。一些地區的法律十分嚴格,只要企業出現信譽問題或退貨問題超過次數限制,政府都會下發正式函件要求永久關店。目前,各國信用管理體系還不能很好地應用在電子商務跨境領域。
其次,跨境電商企業要適應海外建倉的大趨勢,以及建倉以后規范的管理和有效的運作,如產品備貨的參數設置等,對于熱銷產品提前預警以避免斷貨造成的客戶流失。
第三,從政府層面看,希望政府能幫助企業了解海外需求,正確引導企業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而非一哄而上,生產同質化產品而陷入價格戰。同時,當一個市場趨于飽和時,還應積極幫助企業發掘新市場,及時反饋當地的消費需求和市場容量。
“中國產品走出去,可以利用大數據服務,精準地找到國外潛在客戶,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同時利用云營銷服務,把企業產品信息推送至潛在用戶那里。”海等勢線計算機科技公司經理詹諸國說。
此外,解決跨境電商發展面臨的瓶頸,還可以借助不斷發展的外貿中介服務機構的優勢。
“譬如在進口方面,我們可以幫助跨境電商從國外市場批量進口奢侈品、化妝品等產品,然后集中報關進口,同時還通過我們的物流方案解決了物流運輸問題。”杭州融易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