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訊 12月4日,四輛滿載福田全區精英企業家的大巴開赴河源和平縣,企業家滿懷期待參加福田區與和平縣政府攜手舉辦的全面對口幫扶工作大型招商推介會,助力和平經濟騰飛,同時為企業轉型升級尋找商機。據了解,福田從1999年開始幫扶和平,16年財政幫扶資金累計投入達到2.6億元,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全省對口幫扶工作“輸血”變“造血”,“單向幫扶”到“雙向共贏”轉變新使命下,福田區夏煬副區長率領112家福田精英企業(含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共155人的代表團赴和平縣投資考察,擂響了和平新一輪招商引資大發展的戰鼓,打造全方位對口幫扶的“福田模式”。
推進產業園區建設
變及時雨為長流水
12月4日下午,福田企業代表團一行首先考察了深圳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簡稱福和產業轉移園)。據了解,福和產業轉移園由和平縣人民政府與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于2006年1月聯手共建,是首批獲得廣東省認定的19個產業園之一,園區總體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建園以來共投入資金約12億元。園區初步形成了以鐘表制造、電子通訊為主導,同時發展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等多元化的產業格局。目前,福和產業園已成為和平縣新的經濟增長極,吸納勞動力過完,其中90%為本地人,為當地農民就業致富提供新路徑。
隨后,福田代表團一行考察了福和“雙到”產業基地。該基地由福田區與和平縣政府于2011年共同投資建設,通過廠房出租的經營模式解決和平縣36個省定貧困村的收入問題。基地用地面積4萬平方米,主要是建設廠房、宿舍、食堂,合計投資約6000萬元,目前已實現整體租賃收益。據介紹,“雙到”基地是兩地政府在開展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中探索“造血式”幫扶模式的重大創舉,為貧困村提供了持續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更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成功實現了扶貧“雙到”長久“造血”功能。為此,該基地被評選為全國100個社會扶貧創新案例,是全省獲此殊榮的兩個單位之一,也是深圳市唯一入選單位。
引入市場機制運作
百家企業送商上門
考察結束后,福田代表團在和平縣政府會議樓第一會議室參加了福和招商引資推介會。福田區政府根據兩地比較優勢,大力鼓勵兩地企業開展合作、實現共贏,精心挑選的112家翹楚企業及社會組織的高層領導濟濟一堂、群英薈萃。參會企業涵蓋了電子通訊、文化創意、商貿旅游、金融服務、建筑裝飾、現代農業等行業精英,還包括重點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等。實地考察后,到場企業家認真觀看了《深圳福田區對口幫扶和平縣工作紀實》專題片,對福田-和平對口幫扶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充分認識到和平縣的投資機遇、政策環境和發展商機,紛紛表示愿意在園區管理、基礎建設、廠房投資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會上,夏煬表示,本次招商推介會規模空前,是16年來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的首次,以“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的全面推進兩地政府的幫扶合作體系。他希望以此為起點,實現百家企業百個項目的成功對接,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對口幫扶效應的最大化。當日,兩地政府、企業家們通過充分溝通和交流,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并舉行了投資項目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