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2015年,在中國經濟尋求轉型新動力之時,文化產業不僅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提質升級亦表現不俗。日前,“2015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揭曉,10位文化產業界杰出人士獲此殊榮。由此入手梳理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脈絡,可以發現,“雙效統一、IP、資本、互聯網+、文化+”這五大關鍵詞,代表著文化產業的理念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并貫穿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全過程。
關鍵詞一:雙效統一
案例:2015年年底,任仲倫帶領的上影集團通過審核,有望成為第一批上市的國有電影公司。“弘揚價值觀、提升競爭力”是上影集團始終不渝的追求。2015年,上影集團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加20%以上,并獲得32項國內外主要獎項,其中《山河故人》為戛納電影節正式參賽影片。
徐俊率領中華書局,適應、引領讀者的消費需求,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2015年,中華書局圖書銷售同比增長近30%,點校本《二十四史》等古籍新版廣受好評,《中華經典古籍庫》還開通了網絡版。
點評:2015年9月14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對國有文化企業的改革發展提出全面要求。“雙效統一”的理念創新,要求文化企業堅定發展方向,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精品。正如北京電視臺京視衛星傳媒集團董事長徐滔所說,要“追求有價值觀的收視率”。
關鍵詞二:IP(知識產權)
案例:2015年,共有20多部IP電影先后上映,斬獲近80億元票房;《奔跑吧兄弟》從一檔電視綜藝節目拓展為電影、游戲和外景拍攝地的旅游宣傳;《瑯琊榜》《羋月傳》《花千骨》等收視率較高的電視劇也是IP改編作品。總投入超過2億元的《羋月傳》成為2015年的壓軸大劇,其成功源于樂視網賈躍亭推出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新生態模式,既直接提升了該劇的曝光度和關注度,更是讓《羋月傳》的IP價值放大,拉動了樂視網4億元的相關銷售收入。
點評:IP是2015年文化產業界出現頻率最高的熱詞之一。“內容為王”,一個優質的IP可以將單一的內容產品衍生,打造出圖書、影視、游戲、綜藝、主題公園等多領域、跨平臺、全產業鏈的產品,實現價值最大化。正是基于對IP的全新認識,2015年,文化產業的發展回歸本源,更多人開始重視創意和版權的價值,也讓更多人潛下心來專注于內容生產。
關鍵詞三:資本
案例:《讀者》雜志地處甘肅,卻連續十余年領跑中國期刊界,發行量位居亞洲綜合類期刊第一、世界第三。2015年,讀者傳媒成功上市,這得益于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吉西平,帶領企業實現了從單一的傳統出版企業向綜合的現代出版傳媒企業的跨越,形成了報刊、網絡傳媒、數字出版、動漫、影視多領域發展的模式。
中文在線董事長童之磊是國內最早的大學生創業者之一,首創“一種內容、多種媒體、同步出版”的全媒體出版模式,中文在線成為中國最大的正版數字內容提供商之一。通過15年的努力,中文在線和中國頂級的出版集團、70%以上的知名作家合作,向超過7000萬讀者提供數字閱讀服務。2015年,作為 “數字出版第一股”,中文在線上市,連續走出21個漲停,2015年11月25日收盤股價高達243.1元,超過“貴州茅臺”成為“新股王”。
點評:2015年,文化產業得到資本的熱切關注,場內文化板塊的上市公司受資本追捧,場外文化產業并購熱點不斷,進一步完善了文化產業的供血能力。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12月25日,文化傳媒行業共發生并購事件超過150起,除23起未透露并購金額,其他并購總規模達到1499.04億元,同比增長50%。
關鍵詞四:互聯網+
案例: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在文化產業領域“跑馬圈地”進一步白熱化。百度的愛奇藝斬獲1000余萬VIP會員;阿里相繼入股光線、華誼兄弟和博納影業,還入股了第一財經集團、博雅天下、無界新聞、36氪等媒介平臺,收購了優酷土豆、南華早報等知名傳媒,阿里系在文化領域投資超過 200億元;騰訊影業的CEO程武看好“二次元經濟”,3億元投入動漫。目前,騰訊動漫平臺上的投稿作者總數逾5萬,作品超過2萬部,原創國漫作品產量占中國網絡動漫市場一半以上。
點評:隨著網絡普及,網絡文化飛速發展。數據表明,中國目前的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等用戶的規模達4.81億人,與5年前相比增加1億人;網絡文化產業的規模達1500億元,同比增長200%。2015年1月至11月,文化產業股權投資事件發生562起,涉及金額高達 867.21億元。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達成的共識認為,文化互聯網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預計未來3到5年將出現10家以上千億元市值的企業,從而帶來文化產業提質升級的新業態。
關鍵詞五:文化+
案例:從故宮手機殼、朝珠耳機,到《韓熙載夜宴圖》《皇帝的一天》APP,7000多種各具特色的文創衍生品勾勒出一個“活色生香”的故宮。
長隆集團布局IP的設計和生產,讓文化融入旅游,與湖南衛視合作拍攝了中國第一檔動物明星真人秀《奇妙的朋友》,還參與了很多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走出了一條文化主題公園的特色發展之路。
點評:實現“文化+”,是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必然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相關產業升級的迫切需要。
2015年,不管是博物館衍生品,還是旅游商品設計開發,都在積極探索把文化基因植入產品,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活力。除了制造業,建筑業、信息業、旅游業、農業和體育產業等都開始探索“文化+”的跨界融合。在“文化+”的推動下,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輻射和滲透力正在顯現。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