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的電網普及率不到20%,手機普及率超過80%。無電網家庭平均每年煤油支出164美元,為手機充電支出36美元,電池支出72美元,平均每天用電支出為75美分。
著眼于電力商機,一家社會企業M-Kopa為無電網窮人提供了一種太陽能系統,這套系統包括一套8瓦的太陽能板和電池,可以供兩個LED燈、一個LED手電、一個可充電收音機和手機充電轉換器使用。用戶只需要35美元的定金和每天分期付款45美分,四年就可節省750美元的電費。目前,這套裝置在肯尼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三國已賣出超過20萬套,企業收款率也高達93%。
靈核網消息稱,目前非洲光伏安裝量已累積超過1.5吉兆,然而整個非洲大陸仍然存在嚴重的電力短缺,只有當電力產能達到100吉兆才能讓其被預期的經濟成長潛能跟上軌道。預計未來十年內,非洲大陸每年新增光伏裝機量將達到1至1.5吉兆。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出現有史以來最強勁發展,如南非和肯尼亞等領先市場的積極經驗突出了成功戰略和最佳實踐范例。然而,非洲每年還需要高達900億美元投資來滿足當前能源短缺。
非洲的可再生能源行業和10年前的移動手機行業類似。隨著超預期的更大市場、智慧化商業模式的興起和技術進步,可再生能源行業有能力覆蓋大量基礎設施。當然,長期可再生能源采購計劃對于建設所需的未開發地區基礎設施是必要的。
可再生能源技術銷售大幅增長和融資創新不斷發展。例如,非洲微型太陽能機組市場從2009年的零增至2014年的450萬個。2016年1月,非洲發行了針對小規模離網太陽能項目的首批太陽能債券。
如果非洲想要實現到2030年的300吉瓦目標,可再生能源凈容量部署需要增長680%。
非洲新能源領域的商機已經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參與其中。談及中非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文佳筠建議中國以援助帶合作,進一步加大中國對非新能源技術的援助力度;通過“以技術換市場”的方式,推動中國新能源技術向非洲的轉移;利用新能源技術促進中非間的產業轉移;依托重點項目、優勢技術、龍頭企業,以集群的方式進入非洲市場;創新中非新能源合作機制。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