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靈核網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彩電市場零售量達2351萬臺,同比增長6.9%;零售均價為3020元,同比下降10.2%;零售額達710億元,同比下降4.0%。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整體銷售額下降,背后是電視價格一再探底的無奈。用戶端價值開始改變,倒逼產品制造端變革。
是什么支撐了電視銷量上漲?靈核網分析人士認為,就供給端來說,電視產品促銷戰頻繁,吸引了消費者購買;從需求端來說,由于房地產市場回暖,消費者需求釋放,同時還有體育賽事拉動等因素;在政策端方面,節能補貼和以舊換新,進一步刺激了彩電消費市場回暖。奧維云網預測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彩電市場將突破4900萬臺。其中,2016年下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達4993萬臺,同比增長5.7%;零售額規模將達1531億元,同比下降3.6%。
與銷量增長不符的是,今年上半年家電銷售額卻出現了下滑。“這是受到電視產品均價下滑的影響。”董敏介紹,線上市場品牌競爭誓將價格戰進行到底,低價已經成為互聯網電視切入彩電行業的敲門磚,高配低價幾乎是每一款互聯網電視品牌搶市場的“撒手锏”。面對互聯網品牌進攻,傳統品牌不得不出擊,彩電市場陷入低價泥潭。今年上半年,京東、蘇寧、國美等平臺和渠道頻繁舉辦促銷活動,比如蘇寧、國美的“4·18”活動等,導致電視產品價格下降明顯。受產品均價下降影響,電視企業利潤越來越微薄,企業經營風險加大。此前,董敏曾表示,2016年整個彩電行業的凈利潤將在1.5%以下。
今年,在上游面板難以持續降價、終端消費者消費習慣轉變等因素影響下,電視降價將不能持續。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者購買習慣也在發生變化。作為電視購買主力軍的中等收入群體對電視產品預算在5000元以上,愿意為家電高端產品支付的最高額度在5000元以下的消費者占比不到30%,32%的消費者最高額度為5000元至7000元。這意味著,和前幾年不同,價格已經成為非決定因素。中等收入群體愿意花費高額價格去購買高端產品。消費者在走進賣場選購時,73%的消費者計劃花費2000元到9000元。其中,以5000元到7000元這個范圍居多。實際上從零售監測結果來看,卻與這個大相徑庭,80%的銷量集中在5000元以下。
“電視業未來的商業機會應該是價值鏈的3個連接點:產品、渠道和用戶。”董敏說,對于家電巨頭而言,硬件是其賴以起家的資本,而電視終歸是一個硬件產品,技術是電視硬件的內在價值,電視的產品演進史就是一部電視技術發展史,2016年彩電市場大量新技術進入應用爆發期。行業也出現不同的聲音。新技術讓更多的公司有機會接觸用戶,于是用戶端價值開始改變,當用戶聲音越來越大,又倒逼產品制造端開始改變時,最終結果就是價值鏈制高點在3個連接點之間不停地流動變化。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