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實施新的玉米補貼政策?
當前,我國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凸顯,特別是玉米已呈現階段性供大于求局面,庫存高企、財政負擔加重、國內外差價較大、收儲和進口壓力不斷加大,用糧企業經營困難問題突出,不利于生產穩定發展、市場平穩運行和農民持續增收。
實施新的玉米補貼政策一是完成供給側任務,讓玉米生產與需求更好的結合起來。 二是建立糧食流通市場機制,讓托市收購引發的價格機制重新回歸到糧食價格市場形成機制上來。
2016年新的玉米補貼政策與往年有什么不同?
1、2016年新的玉米補貼政策變化的原因
2016 年將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和保障農民合理收益的要求,推進玉米價格形成機制。將在東三省和內蒙古調整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一方面,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調節生產和需求,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對東三省和內蒙古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由地方政府統籌將補貼資金兌付到生產者,以保持優勢產區玉米種植收益穩定。
為推動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順利實施,將采取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信貸支持、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合理消化庫存等綜合性措施。同時,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相關預案,防止出現較大范圍農民“賣糧難”。
這次改革的指導思想與過去實行臨時收儲政策一致,都是堅持保護農民利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通過改革,更多發揮市場主體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適應市場競爭、提高農業競爭力。
2、2016年新的玉米補貼政策與往年的變化在哪里?
根據“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國家今年將在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國家不再進行臨儲,給予農民一定的補貼。
2016年種玉米將獲得多少補貼?
目前財政部等相關部委還沒有公布具體文件文本。對于農民種玉米具體給予多少補貼還沒有明確說明。現在的消息說是在去年臨儲收儲價1元/斤的基礎上,市場價格低于1元時,國家給予補貼,大體每畝補貼100元。
從財政部發布的消息來看,補貼政策的基本安排是:
一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即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同時中央財政將對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給予一定補貼,并鼓勵地方將補貼資金向優勢產區集中,保障優勢產區玉米種植收益基本穩定。
二是定額補貼、調整結構。在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的基礎上,國家對各省(區)畝均補貼水平保持一致,補貼基期也在一定年限內保持不變,充分發揮價格對生產的調節引導作用,體現優質優價,促進種植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三是中央支持、省級負責。根據國務院有關決定,中央財政將一定數額的補貼資金撥付至省級財政,并賦予地方自主權,由各省區制定具體的補貼實施方案,確定本省區的補貼范圍、補貼對象、補貼依據、補貼標準等。
四是公開透明、加強監督。補貼操作應當堅持公開透明,地方政府撥付補貼資金等應當充分利用此前糧食直接補貼的工作基礎,自覺接受社會有關方面的監督,切實加強組織實施,確保將國家財政補貼資金兌付給玉米生產者。
另據了解,今年財政部還將及時撥付產糧大縣等獎勵資金。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產糧大縣獎勵資金394億元,比去年增加22億元,獎勵資金進一步向商品糧大省、糧油調出大縣傾斜,并對黃淮海的玉米產區增加資金安排,鼓勵地方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保護好種糧積極性,并促進玉米等種植結構調整,更好地推動實現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目標。更多信息,請咨詢靈核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