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靈核網發布顯示,數量方面,2016年11月完成內燃機銷量526.03萬臺,環比增長14.26%,同比增長8.99%,累計完成4878.80萬臺,同比累計下降4.98%;功率方面,2016年11月完成25586.79萬千瓦,環比增長16.20%,同比增長23.01%,累計完成功率217873.51萬千瓦,同比累計增長13.29%;本月銷量較10月有大幅提升,商用車、發電、園林用漲幅較大;同比方面,商用車、工程機械、發電漲幅較大;累計銷量同比降幅減小至4.98%;柴油機銷量持續低位徘徊,總體降幅仍較大,汽油機總體降幅減小。
2016年11月內燃機行業市場綜述
分燃料類型來看,11月,柴油機銷售48.24萬臺,環比增長24.87%,同比增長31.45%,累計銷售449.36萬臺,同比累計下降24.08%;汽油機銷售477.75萬臺,環比增長13.28%,同比增長7.15%,累計銷售4429.25萬臺,同比累計下降2.49%。
分配套市場來看,截止至11月,乘用車用、商用車用、工程用內燃機累計銷量良好,其他細分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降幅。乘用車用內燃機累計銷售1909.55萬臺,同比累計增長14.51%;商用車用內燃機累計銷售318.78萬臺,同比累計增長15.77%;工程機械用內燃機累計銷售42.90萬臺,同比累計增長8.55%;農用機械用內燃機累計銷售315.43萬臺,同比累計下降35.77%;船用內燃機累計銷售2.21萬臺,同比累計下降45.72%;發電機組用內燃機累計銷售153.80萬臺,同比累計下降5.63%;園林機械用內燃機累計銷售297.01萬臺,同比累計下降5.93%;摩托車用內燃機累計銷售1800.53萬臺,同比下降15.83%。
內燃機銷量環比增長14.26%,累計銷量同比降幅4.98%
受柴油機排放標準由“國二”升“國三”的影響,部分企業在國3公告未申請下來的情況下,除出口產品外,其他國二產品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對原國二產品占比較高的單缸柴油機行業而言,銷量持續走低。11月,單缸柴油機累計銷售113.47萬臺,同比累計下降56.66%。排名靠前的五家企業為:常柴、江蘇農華(原江動)、三環、常林農裝、萊動,其單柴類產品銷量占行業銷量比例77.23%。整體來看,行業企業正積極國三產品升級,以應對新形勢下的市場需求。
在多種政策及市場需求等多方影響下,多缸柴油機累計銷量降幅逐漸減少,但農用降幅仍較大。11月,多缸柴油機企業共銷售335.89萬臺,同比累計增長1.78%。玉柴、濰柴、全柴、錫柴、云內等銷量前十名的銷量占總銷量的70.61%。銷量靠前的企業中,濰柴、錫柴、云內、江鈴、福田康明斯累計銷量同比增長且漲幅較大。在多缸柴油機眾多配套領域中,商用車占比最大達到64.93%,11月累計銷售218.11萬臺,同比累計增長16.25%。其中濰柴、玉柴、云內、江鈴、錫柴銷量靠前。在各多缸企業紛紛爭奪的客車市場中,玉柴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多缸柴油機配套的其他領域中,農用受國2升國3影響最大,銷量同比降幅達到38.89%。
今年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35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暫居年內第一。其中出口1.32萬億元,增長5.9%,連降2月首升;進口1.03萬億元,連升4月,增長13%,增速創年內新高;貿易順差2981.1億元,收窄12.9%。進出口數據大幅高于預期,延續總體回暖趨勢,進口好于出口,順差有所收窄。外需持續回暖刺激出口改善:外需緩慢復蘇的滯后效應開始體現,改善趨勢短期內仍將延續。主要經濟體貿易逐漸回暖,中國對大部分貿易伙伴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1月,小汽油機企業累計銷售737.41萬臺,同比累計下降4.11%,銷量前五名企業為華盛、隆鑫、潤通、中堅科技、林海。其主要配套領域中,園林機械用累計銷售297.01萬臺,同比累計下降5.93%;農機用累計銷售159.20萬臺,同比累計增長0.18%。
多缸汽油機11月銷量較10月有大幅增長,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多缸汽油機累計銷售1995.83萬臺,同比累計增長14.54%。最主要配套在乘用車領域,占比達到94.84%。11月累計銷售1892.78萬臺,同比累計增長14.56%。值得關注的是,排名靠前的企業同比累計多呈現較大增幅,較明顯的如一汽大眾14.93%、上海大眾動力總成26.32%,東風日產13.14%、長城汽車29.23%、北京現代23.86%、吉利60.22%。重慶長安、神龍汽車、上海通用東岳累計降幅較大。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眾動力總成、東風日產、長城等十家銷量排在前列,其總體銷量占行業銷量半壁江山,達到了51.01%。
新能源內燃機總體呈現平穩趨勢,隨著環保標準的不斷上升級,政府方面對新能源車的利好政策不斷、新能源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以及民眾環保意識的加強及對新能源接受程度加深,新能源內燃機在2016年越來越好。
2016年11月,各細分行業的銷量均比10月有較大的提升;累計銷量除乘用車用、商用車用、工程機械用同比增長外,其余行業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比累計銷售降幅有所收窄。
綠色環保是趨勢
未來,內燃機行業將趨于更加理性環保的健康發展模式,內燃機是目前和今后實現節能減排最具潛力、效果最為直觀明顯的產品,在相當長一個時期作為主流動力機械的地位不可動搖。實現我國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的總目標,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未來四年是內燃機行業將迎來全面升級的時期。
從生產制造的高端觀察,當前,內燃機測試技術與裝備嚴重缺失和落后,這是制約我國內燃機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大掣肘。長期以來,我國內燃機行業的生產制造、試驗檢測等測試技術和測試設備依賴國外的現象非常嚴重,關鍵測試設備和儀器絕大多數需要進口解決,嚴重阻礙了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新產品的發展。
據悉,面對內燃機產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和細微顆粒物等各種物質對大氣環境的嚴重影響,發達國家內燃機制造業節能減排技術的關注點已經從控制內燃機有害物質排放轉向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從歐盟制定的汽車排放法規可以很明顯看到,2020年起新生產的乘用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標準從目前的130克/公里降低為95克/公里,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正在取代有害物質排放法規成為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李東茹表示,“應將未來的發展重點放在綠色設計技術、清潔生產技術、資源循環利用技術以及節能減排降噪技術上。綠色制造是技術創新的驅動力。以最少資源投入實現最高附加值產出的‘資源效率’概念的提出,較好地實現了‘綠色’與‘利潤’的融合,也符合企業需求”。
“十三五”期間除了在環保綠色制造的技術提升上,在設計生產技術的創新、國內品牌企業走出去、行業監管的完善方面都將更上一層樓。
在“十三五”規劃中,整個內燃機行業要以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掌握核心技術為重點。積極響應以環境友好型建設為目標,倡導綠色生產和再制造等可持續發展方式。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敏對于綠色制造曾這樣說,“為了順應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倡導,整個內燃機行業應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注重可替代燃料的研發,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機動車和內燃機排放法規。加速實現內燃機先進制造,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使用效率,全面提升清潔高效的加工工藝水平,推廣智能化生產,實現綠色生產。推廣適于替代燃料內燃機專用潤滑油和非常規排放后處理技術,開展新型替代燃料燃燒技術研究,深化替代燃料發動機與現有發動機制造體系的兼容。”
與此同時,各個內燃機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在政策的助力下,不斷提升自身實力,致力于建設全球領先的內燃機產業,為全球內燃機企業提供產業鏈服務。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