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核網《2015-2020年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分析報告》稱,城市軌道交通具有占地少、載客量大、運載效率高、節省能源、污染少、使用壽命長等優勢,還具有自己的專用通行道、與城市道路沒有平面交叉、不受市內道路交通的干擾等特點。城市軌道交通具有其他任何路面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如果一個城市能夠形成快速的軌道交通網絡,可以承載50-80%的城市交通客流量,相應減少路面交通工具所產生的尾氣污染,是解決時間集中、客流量特別大的大城市交通問題的最有效和最理想方式。
在各大城市中,發展和建設快速的軌道交通系統網絡已是勢在必行,把城市鐵路建設、維修和運營費用減到最低限是現實的選擇。國家發改委對城鐵項目的立項有一條強制性規定,即項目所有設備中必須保證有70%的國產設備,項目立項時需上報國產化方案。
實現70%的國產化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中國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建設軌道交通需要大量技術先進的地鐵和輕軌技術裝備。特別是近幾年,國外機電高新技術發展迅速,使得軌道交通的技術裝備投資在整體工程造價中的比例越來越大,現在有的項目高達60%,超過了以往土建工程費用占大頭的比例。
設備逐步實現國產化則能大大降低工程整體造價。例如,上海地鐵二號線和廣州地鐵一號線,每公里的造價約8億元,因為幾乎所有的設備和技術都是進口的。大量依賴進口造成建造、維修和運營成本昂貴,而國產化將會把費用降下來。按照70%的國產化率來計算,地鐵每公里造價可降至4.5億元,而輕軌每公里造價僅2.5億元。此外,地鐵車輛費用每輛從進口的190萬美元降到國產的40萬美元。
一批在建的城鐵項目正積極通過合資、技術轉讓等合作形式,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降低進口設備在整個工程造價中所占的比重。
工程建設中,中國從日本引進了輕軌車輛、PC軌道梁和道岔單軌交通三大關鍵技術輕軌項目,積極促成吉林長春客車廠與日本日立公司合作,日立公司提供電氣、制動系統、車載空調等關鍵零部件設備,車輛的主要零部件由長春客車廠負責總裝。
重慶自行研制的中國第一臺不受地形限制的架橋機,能夠完成復雜的高危險地段的軌道梁架設。工程建設中,先后共有200多家企業和單位參與到產品的研發、工程的建設,在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重慶輕軌二號線工程所使用的設備實現70%的國產化,每公里造價降低至2.3億元,建設工程時研發的技術和積累的經驗都將為今后建設跨座式單軌線路提供幫助。
鐵道部第三勘測設計院根據中國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需要,重點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和開發。結合中國軌道交通的發展方向,把工程的國產化作為主要的發展目標,在系統和設備設計選型上,按照技術成熟、確保標準、安全可靠、經濟實用的原則,使車輛和機電設備的國產化達到70%以上。鐵道部第三勘測設計院已承擔了北京、天津、大連、長春、鞍山、深圳、南京等10多個城市軌道交通的設計和廣州地鐵的監理任務,有的設計技術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為盡快提高設備國產化率,中國政府積極歡迎國際集團以提供顧問的形式參加設計和生產、合資和技術轉讓。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與西門子公司合資生產設備,鐵道部通號總公司與GRS公司合資生產通號設備等,這些都為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奠定了基礎,最終將提高中國地鐵技術裝備水平,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長春鐵路車輛廠與德國安弟創公司合作,南京浦鎮機車廠和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合作,株洲電力客車廠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青島四方機車廠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合作,生產鋁合金車體和變頻變交流傳動地鐵車輛,這4家生產出的機車各具特色。如果這15個城市申報建設城鐵項目都能被批準的話,地鐵車輛需求量將為3500-5000輛,長春、株洲、青島等機車車輛廠家等都情緒高漲。
軌道交通的國產化還給國內的制造商,如鋼鐵、水泥、列車、建筑材料、空調系統、供電設備和電梯提供了大批的訂單,給中國地鐵輕軌產業及相關產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當今中國城市面臨著道路擁堵、流動性差、環境污染和安全問題。城市擴張速度過快、機動車規模日漸龐大等使得這些交通運輸問題愈加惡化。而軌道交通被公認為最環保的運輸方式,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已進入黃金期。
一、軌道交通發展前景遠大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加快,人口聚集現象越來越嚴重。城市雖然以極快的速度向外擴張,但機動車數量的成倍增長卻超過了城市道路的發展速度,部分城市交通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行,交通擁堵現象嚴重,流動性極差,建設發展軌道交通已經成為必然。
軌道交通是我國建設現代化公交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能夠推動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大大提高城市交通運輸能力。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市場,每年將建15到20條地鐵線。到2015年,全球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560個,其中,300個在亞洲,150個在中國。在國外,人口100萬作為是否可以修建軌道交通的一個標準。也就是說,按照國外的標準,中國有150個城市可以修建地鐵。而按照地鐵建設的三個標準(城市人口300萬以上,GDP達到10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00億元),中國約有50座城市可以申請修建地鐵。目前,長沙、武漢、青島、成都等二、三線城市正如火如荼開展軌道交通網絡建設,這表明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已經進入黃金期。
二、跨國公司爭搶軌道交通市場
隨著大規模建設地鐵的浪潮席卷而來,各跨國公司躍躍欲試,均想搶食中國軌道交通市場這塊大蛋糕。未來十年,中國軌道交通市場將建7395公里地鐵線,總產值達3.8萬億元,截至2020年,中國將有33個城市配有177條地鐵線。
城市軌跡交通在運輸能力和環境保護方面擁有無可爭辯的優勢,最值得一提的是有助于二氧化碳減排和節約能源。交通運輸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總排放量的23%。軌道交通運輸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占0.5%,因此被公認為最環保的運輸方式。目前國內外各行業都在響應節能減排的號召,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符合這一趨勢。
制造商在設計階段就考慮了環境因素,以期實現可持續交通運輸,限制產品在其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從產品制造到再循環利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通過在研發上的不斷投入,降低高速列車、地鐵列車和城際列車等產品的重量與能耗。
預計有軌電車將成為一種新型軌道交通工具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這種已在歐洲發展了近15年的軌道交通工具,以其美觀、經濟且環保的優點,受到眾多國外城市規劃管理者的青睞。有軌電車每年銷售額超過27億歐元,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領域,預計未來十年全球年增長率為4%。蘇州、上海、成都以及天津等城市都表示對有軌電車有極大的興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