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為與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愛立信的差距越來越小,無論是在收入規模上,還表現在研發創新和專利水平上。
到2012年上半年為止,華為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138億元人民幣,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情況,華為已經連續多年穩居前五。可以說,華為要追趕上愛立信,只有一步之遙。
在技術創新上,華為是目前中國投入最多給公司,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曾指出:“公司運轉是依靠兩個輪子,一個輪子是商業模式,一個輪子是技術創新。”
多年來,華為一直堅持將收入的10%~15%投入研發,根據2012年年報,華為當年研發費用支出301億元,占銷售收入13.7%,同比增長了27.0%。近十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300億元。華為目前有14萬左右員工,研發人員占一半左右,大約為46%。
除華為的中央研發平臺之外,華為還專門組建了“2012實驗室”,從事最基礎技術的研發,特別是利用數理邏輯,實現技術突破。此外,華為還擁有自己的芯片公司——華為海思,通過在底層對芯片加大研發,構建華為未來最核心的競爭力。
按照任正非的說法,華為的戰略就是“強攻”,為了加強芯片研發,華為每年給海思4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以及2萬人的人力投入,最終目標就是要讓華為能“站起來,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在我們公司的創新問題上,一定要強調價值理論,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一定是為了創造價值。”任正非說。
如何平衡自主創新和“拿來主義”的關系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戰略。比如,雖然華為有自己的芯片公司,但華為每年與高通、德州儀器等西方芯片商仍然有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