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本土創業者可以做很多微創新,但是在引領世界的創新并應用于創業方面,至少現在我們還沒有見到過。
設想,你在中國你敢想象搞衛星發射、跟政府競賽嗎?你在中國你敢展望搞電動汽車、挑戰底特律嗎?我覺得不可能。跑批文就得把你跑死!這是中國創業環境中反人文的因素。
說到底,穆斯克的創新,發財的是他個人,但增強了美國的國力。其征服的世界市場,也屬于美國。中國政府要也這么想,就會進一步放松管制,激發全民的創造活力。
科技創新的定義應該是在全球范圍內改變人們的生活,其領先水平能夠和硅谷、MIT的科學家和創業家們并駕齊驅的項目。舉個例子,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有一個哥們在美國名校擔任要職,他的科研課題說得通俗點,就是隱身斗篷。這是何等偉大的科技創新!中國的本土創業者可以做很多微創新,但是在引領世界的創新并應用于創業方面,至少現在我們還沒有見到過。
再比如,真格基金投資了一位從谷歌回來的趙勇博士。他是復旦的本科和碩士,布朗大學的博士,谷歌眼鏡7個最早的設計者之一,負責計算機圖像工作。這種人才回到中國,他們要做的東西是國內聞所未聞卻夢寐以求的。趙勇的研究方向是電腦圖像的智能搜索,具體應用非常驚人。比如:把某人的錄像放到網上去,他就能搜索出這個人在其他所有地方的錄像來,不再需要人工一段一段地去看。這個項目,凡是有安全攝像頭的地方都會夢寐以求。
趙勇為什么要回國來創業?他的中國情結是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這是一個典型的BtoG的生意。中國人回到自己的國土,可以利用的資源可能會更多,比如我們投資他之后,就能夠介紹各方面的資源給他,商業的、政府的、投資界的等等。國內的創業環境總體來說比不上趙勇所在的硅谷。但對相當一部分創業者和相當一部分創業項目來說,國內有獨特優勢。
最近大家都在說做電動汽車的特斯拉(Tesla Motors)。我問你,比亞迪怎么就不如特斯拉那么令人激動?大問題是在商業上,特斯拉的成功是科技的成功,但同時更是商業的成功。他把電動汽車和跑車相比,人們就把這個車當成跑車,高端大氣上檔次,價格高昂自然就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你是跟某一款暢銷的中檔車比,補貼再多我也不想買。所以,特斯拉的成功,是商業的成功,是對消費者心理、市場心理精準把握的成功,說到底,是人文力量的成功。
我一直在想,特斯拉的創始人穆斯克賣掉Paypal之后拿到了1.7億美元,國內有這種財富的人并不少,但為什么中國就沒有誕生出穆斯克,沒有人做出發射衛星的Space X和電動汽車特斯拉?搞得今天人們談到穆斯克就望洋興嘆,中國在科技創新上再次落在美國后面。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深究。設想,你在中國你敢想象搞衛星發射、跟政府競賽嗎?你在中國你敢展望搞電動汽車、挑戰底特律嗎?我覺得不可能。跑批文就得把你跑死!這是中國創業環境中反人文的因素。說到底,穆斯克的創新,發財的是他個人,但增強了美國的國力。其征服的世界市場,也屬于美國。中國政府要也這么想,就會進一步放松管制,激發全民的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