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和發展迅猛,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技術已經全面滲透到現代農業技術體系中。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新階段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新思路、新政策、新亮點。其中有兩個亮點值得關注,一是農業科技創新要以需求為前提,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促進農民增收為出發點;二是提出了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和以其支撐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文件指出:“把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作為基本要求,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這段話,明確了農業科技創新方向,為我國農業科技集成進行了準確的定位,為現代農業生產方式進行了清晰的定格。
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的內涵
如何理解“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和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筆者認為,可以將我國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支柱,四大特征”。“一個中心”是指生產經營信息化,“兩個支柱”是指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四大特征”是指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同。我國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本質是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在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的支撐下,我國的農業生產方式將發生根本的轉變。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建成之時,也是我國現代農業的實現之日。
其中,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必將成為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的核心,這是由現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征和農業技術協同應用的規律所決定的。
首先,基于我國國情,現代農業經濟主要是以農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農戶必須進行科學的生產經營決策。單個農戶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進行生產和經營,生產什么,如何生產,怎么管理,向誰銷售,這些決策直接決定了農戶的勞動生產率、土地的生產率和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決定了其自身收入和生產效益。這些決策過程都需要生產經營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分析,需要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裝備支撐。
其次,信息是農業資源和農業技術裝備協同的根本途徑,是現代農業技術集成的主要抓手。目前,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和發展迅猛,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技術已經全面滲透到現代農業技術體系中。農業生產經營信息技術體系建設的核心在于“一個基礎、三個支點”。“一個基礎”是指以現代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為支撐的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個支點”是指以智能裝備和控制等技術為核心,提升傳統農業生產力的規模化精確生產;以信息分析和知識利用為核心,提升精準決策水平的生產經營管理;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