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市場對Intel移動終端發展遇阻、趨緩的看法,我們認為,Intel憑借在半導體先進制程的獨家優勢,從構建的軟硬件生態系統、產品的研發進度加速等方面全面提速布局移動終端領域;加之ARM體系遇到創新瓶頸,Intel有望迎來趕超的良機,看好其扶持本土產業鏈帶來的重構良機。(2013年Intel產業創新峰會信息印證我們觀點)
先進制程芯片量產加速。預計Intel22nm芯片產品將于2013年10月量產,比年初IntelIDF2013定下的12月量產提前2個月;14nm產品預計2014Q3量產,在技術規格上比臺積電等競爭對手領先3年。
新品貫徹性能與功耗并重的產品特點。即將發布的22nmBayTrail平臺,預計將在今年10月份大批量產。其最低功耗降至2W,遠低于Haswell與ARM體系下最低功耗的6-7W;而產品目標性能將為蘋果iPad4的2倍;并將具備系統級功耗管理系統,擁有9小時電池時間。
擁有半導體先進制程優勢,高端技術發展持續衍進。Haswell-Y預計2013年發布,22nm工藝;Broadwell-Y預計2014年發布,14nm工藝,性能增加30%、電池延長30%、支持NFC;2016年主推10nm產品。
操作系統由單獨與微軟合作,拓展至Google的雙系統,快速拉近軟件差距。預計13Q4發布支持Windows與Android產品,14Q1完全支持Chrome;5s實現雙系統切換。將破除應用瓶頸,快速拉近軟件差距。
Intel已經完全確定公司戰略由主要關注PC計算(數據中心+PC)轉向全計算市場(PC+移動產品+數據中心),Intel厚積薄發移動終端、到了最佳追趕時點。整體看x86的設計難度要比ARM系列高一些,但是客戶可以體驗變形本、雙系統;隨著ARM體系在移動計算方面創新乏力(2014Q4將量產的A12新品,性能在A9和A15之間),Intel到了最佳追趕時間點。而Intel自身已經感受到了此次的戰略機遇期,希望在未來通過自身22nm、14nm工藝的低功耗產品發布以及與微軟、Google的深度合作,加速移動終端市場份額的提升。從Intel構建的軟硬件生態系統、產品的研發進度加速等方面看,加速布局決心明確。
看好Intel扶持本土產業鏈帶來的重構良機。Intel大中華地區總裁明確表示,要在本土市場重點扶持本土企業,并力爭通過產業鏈重構引入更多本土供應商、提升本土供應商產業鏈地位,以達到雙贏結果。根據本次主會場供應商推薦環節以及企業的核心競爭資源,我們推薦兩個具備產業鏈重構的行業及相關公司:大尺寸觸摸屏--歐菲光、長信科技;電池(超薄鍵盤)
分享到:
0 時間:2013-08-05 來源:靈核網整理(01108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