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一腔熱血進入LED產業的新企業會開始發現:提升產品質量依然是行業難題之一,標準有的方面重復、有的方面又缺乏依然是行業發展桎梏。
價格戰導致微利潤、低品質
當前,全球LED產業雖處于弱肉強食、諸侯紛爭的“戰亂時代”,但市場規模的擴大已成必然趨勢。據美國相關科研機構的最新報告顯示,從今年開始至2019年,LED照明市場規模將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長,預計從2012年的48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420億美元。“目前國家有很多相關的招投標項目,企業拿來認證的LED照明產品也越來越多,由此可預見該行業蓬勃的發展勢頭。”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照明電器部解志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然而,企業手上的訂單雖驟增,但激烈的價格戰幾乎貫穿整條產業鏈上下游。
“在現在和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如果企業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將可能在微薄的利潤下,被市場淹沒在價格競爭的大潮中。”賈強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
對此,很多專家卻很坦然,認為當產業慢慢地由開始到爆發再到成熟的時候,整個競爭者數量會變少,因為中間會有人被淘汰掉,在這個“殺戮”的過程當中,一定是微利甚至虧損的,只有產業發展到比較成熟的時候才會有相對穩定的利潤出現。
多套標準致上下游配套難
標準化是各大行業發展壯大的必經歷程,也是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硬性條件。LED作為未來主導照明市場的新興產業,更加需要完善規范的標準來引導行業的穩步向前發展。
然而,當前LED照明應用市場逐步打開,呈現一片大好形勢,但標準依然是產業發展的“掣肘”。
對此,賈強告訴記者,標準本應該具有惟一性,但是LED行業卻出現了多個標準和體系,企業對標準并不熱衷使用,當前LED照明產品組件大多以非標準化的形態存在。標準缺失導致產品設計無據可依,產品技術形態混亂導致上下游配套難,阻礙了產品的大規模應用和產業發展。
另有人士提到,如果有一種平臺,將賣場、代理等多方資源集合,將創意體驗、品牌推廣、產品銷售等功能一起實現,企業一旦入駐便可享到政府和資本的多方資源支持。“那么這種渠道平臺必將是很多企業一直找尋的渠道載體,也是最優之選。”
據了解,國內已有企業開始謀劃這種“主題產業+綜合市場+服務功能”的行業綜合服務體。
總之,LED照明市場的“系統性”轉身已經開始。“毋庸贅言,無論發力方向有何不同,任何渠道都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人力。”賈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