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創客”馬天馳正準備推出自己研發的一款可對疲勞駕駛預警的智能眼鏡,將想法做成產品的過程中,他遇到瓶頸:缺少啟動資金、缺乏市場資源、欠缺創業經驗等。
14日的一則新聞讓馬天馳看到了希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助力創業創新和產業升級。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中央財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央基建投資資金等合并使用,盤活存量,發揮政府資金杠桿作用,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大型金融機構等社會、民間資本參與,形成總規模400億元的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
“我特別注意到新聞的字眼——重點支持處于‘蹣跚’起步階段的創新型企業——相信新的政策會對我們創客在資金方面有所幫助。”馬天馳說。
產品很快就要上市了,馬天馳期待著新政盡快落實。“未來在尋找資金的方向上,我可以不光考慮風投的錢,也會考慮申請政府的基金。”
“國務院的新政策對創業型創客來說是利好消息。”深圳先進院發展處副處長、創客學院院長薛靜萍認為,創客在往創業路上走時,很多是因為資金和設備問題而倒下,新政無疑是給了他們糧草和武器。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峰分析,目前,中國經濟發展處于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傳統行業發展基本飽和,新興產業發展是市場本身力量選擇的結果。
“放松管理、鼓勵創業、培育創新型企業需要有長期有效措施,宏觀政策引導依然重要。”盧峰說,成立創業基金是扶持新興產業的一次探索和創新,是推進產業改革同市場規模相結合,通過引導扶持,避免過去行政干預、大包大攬的好辦法,必將發揮積極成效。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政府出臺一系列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措施,為企業創新提供了最廣泛、最豐厚的土壤。
湯洋曾留學海外,歸國回來的他和許磊等小伙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命名為“赑玄閣”,第一件作品是一個可以插在耳機孔內便能測量外界溫度的“溫度計”,名為“生毛豆”。
“中國的市場大,而且政府關心青年人的創新創業,努力為我們創造最好的保護環境,相比國外,氛圍要好了很多。”湯洋感慨地說,不過,市場準入太高、申請手續繁瑣、融資難等問題也讓一些創業者望而卻步,“政府的扶持在這方面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專家認為,更廣義的角度看,新一屆政府推進深證審批改革,鼓勵全民創業,所起的作用比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的作用更大。
設立產業創投基金,是在鼓勵草根創業、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盧峰認為,在宏觀經濟走緩的情況下,微小企業創業激情反而高企,加上政策鼓勵,未來三五年,創新企業將迅猛發展,掀起草根創業新浪潮。
2015年元旦剛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往廣東考察。他說,當前國內外形勢復雜嚴峻,傳統增長動力減弱,必須著力推動面向市場需求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發展增添新動力。
互聯網和新工具、新思維,正引領人類工業文明、商業文明發生變化,中國在這個潮流中并不滯后。即使不出國門,全球的資源也可以瞬間獲得;智能硬件的興起,也讓技術和創新門檻降低。“再加上國內政策的扶持,產業鏈的完備,讓中國的創新創業環境呈現前所未有的好。”薛靜萍說。
創新、創意和實踐土壤正在中國孕育生成。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創客”生態圈,來自民間的科技創新者,利用業余時間開放交流、創新協作,把想法變成現實。通過“創客”“眾籌”“眾包”等方式獲取知識信息,對接眾多創業投資,引爆無限創新創造,或將成為中國新經濟業態下科技創新的新模式探索。
“我們曾經都在觀望創新,今天當國家和社會開始強調創新的時候,更多人加入了創新、創業行列,努力讓中國撕去創新不足的標簽。”“90后”創業者、北京優云美施科技有限公司CEO施科升說,創新、創業精神對中國未來意味著從制造到創造轉型,將引領中國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潮頭。
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重點支持處于“蹣跚”起步階段的創新型企業,對于促進技術與市場融合、創新與產業對接,孵化和培育面向未來的新興產業,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家和地方也已經有不少創業引導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創業。此次設立的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實行市場化運作。受益分配實行先回本后分紅,社會出資人可優先分紅。通過政府和社會、民間資金協同發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產業升級。
專家認為,這400億資金,在地方和社會資本跟進投資后,效應會數倍放大,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產業升級,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發展。
“馬云成長為中國首富用了10多年時間,如今,政府方針政策、領導人理念空前利好,對創新企業而言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預測未來5到10年,將有大型創新型企業出現,而中國經濟未來也由此有了永不熄火的創新引擎。”盧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