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能不能延續,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給個準信。企業在觀望中很難進行正確的產業布局。”日前,不少家電企業向北京商報記者抱怨,定于今年5月31日結束的節能惠民政策是否延續一直沒有權威聲音,家電企業也無法進行相關產業規劃。
企業欲聯名上書求準信
不少家電廠商表示,新的節能惠民政策是否出臺,有關部門最好盡快給個準信。若遲遲懸而未決,家電企業欲聯名上書家電協會,希望各項政策執行前都應有至少6個月的緩沖期,以便企業根據政策及時進行產業布局調整。
2012年6月1日,國家財政部啟動了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推廣期暫定為一年。這是繼“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后的又一惠民之舉。按政策規定,消費者購買相應型號的高效節能家電,可享受國家能效補貼。其中,每臺電視機補貼100-400元,空調補貼180-400元,冰箱補貼70-400元,熱水器補貼100-600元。
覆蓋范圍廣、補貼力度大確實拉動了家電產品的銷量。以彩電市場為例,節能產品的比重已經高達90%以上,國家推行節能惠民工程的最初目標已基本達成。彩電節能政策的實施使電視單價平均下降了115元,對終端的價格拉動貢獻達到5%,有力地支持了電視市場的內需放量。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1-3月內銷彩電零售規模1238.6萬臺,同比上升42.8%,零售額416.3億元,同比上升39.1%。數據創歷史新高,遠超行業預期。但對于未來是否延續,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徐東生稱:“目前還沒有得到任何政策將要延續的消息。”奧維咨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指出,目前相關部門仍在調研,聽取廠家意見,所以是否延續還沒有準信。
產業布局受政策影響大
節能補貼政策是否出臺對于企業布局影響很大。以空調為例,三級能效變頻產品屬于性價比最高的空調,其價格容易被大眾消費者接受,然而國家補貼的卻是一二級能效機。一位不愿具名的空調企業負責人指出,若能效補貼政策繼續,廠家肯定會加大一二級能效機的生產比例;若政策不延續,三級產品自然是首選,比例更大。現在產業政策是否出臺沒有消息,新冷年已經來臨,企業卻不知所措。
家電銷售渠道也備受困擾,北京志高一位空調銷售負責人在采訪過程中表示,業內有傳言稱,6月可能出臺新的能效補貼政策,政策要求不能再銷售三級變頻空調。若真是如此,5月就必須緊鑼密鼓進行三級能效變頻的去庫存化工作,賠錢都得甩賣。但是若政策沒有這個要求,銷售節奏就沒有這么快,也不可能損失太多的利潤。“是清庫存還是不清,現在很猶豫。”
行業大佬反對新政出臺
但記者發現,對待補貼政策上,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聲音。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日前表示:“家電補貼政策不宜長期實施。”他認為家電補貼政策始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當時確實幫助行業渡過了難關。但這些政策不宜長期實施,最終還是應該通過市場的力量促進行業發展,倒逼企業的轉型升級,否則企業容易患上“補貼依賴癥”。志高董事長鄭祖義也表示:“節能補貼政策使命已經完成,沒必要再繼續下去了。”
張彥斌也指出,其實企業不是不歡迎政策,政策對銷售肯定有拉動作用,但由于政策穩定性不足,嚴重影響了企業布局規劃,根據產業政策,企業不斷更改計劃。尤其是大的企業,產業規模龐大。政策牽一發而動全身,越大的企業越經不起折騰。雖然企業對節能惠民政策的延續大都持否定意見,但節能補貼政策促進了節能家電市場占比的提升和企業產品結構的改善卻是普遍承認的事實。如果政策就此打住,那么完全市場化的競爭正如大家所形容的“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長虹空調市場部部長陶軍認為,一旦政策繼續,對高庫存廠家和缺乏技術支撐的小品牌都是嚴峻挑戰。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