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多年來,行業年均兩位數的增長給保險公司帶來了充足的現金流,但卻掩蓋了保險資金“長錢短用”、“成本收益倒掛”等問題。
近兩年行業增速放緩,尤其在2012年全國保費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令保險資產與負債錯配的風險引起關注。根據保監會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2年年末,保險行業15年以上的資產負債缺口達2萬億元。
面對2萬億元的資產負債缺口,不久之前保監會召開專門會議,決定啟動保險資產負債匹配監管工作。構建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的監管框架開始提上日程。
了解到,由于我國保險資金主要投資于債券市場,而現有債券市場結構決定了占保險資金相當比例負債(主要是15年以上)缺少適合的投資品種,這是造成錯配的主因。
有保險資管公司人士認為,國外專門針對保險行業發行特別債券的做法或可提供參考,增加發行超長期國債也是解決途徑之一;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應改變目前由“負債驅動投資”的被動思維,從投資能力的現實出發,主動設計和控制負債。
長錢短用
遠慮與近憂
“沒有哪項投資像壽險合同這樣貫穿整個生命周期。”一位保險公司資管人士對表示,隨著壽險續期保費每年不斷進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感到越來越不安:如何保證15年甚至更長期限過后能如約履行承諾,保險公司承擔著巨大的資產保值增值壓力。
在年初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政策通報會議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保險資金收益和結構不能有效支持負債,是保險資金運用面臨的突出問題。其表現形式之一便是保險資產與負債的錯配。
據他透露,截至2012年末,行業15年以上的資產負債缺口近20225億元,其中傳統險約8841億元,分紅險約8161億元,萬能險約3250億元。從長遠來看,保險資金錯配的風險仍在不斷加大。
金盛保險資產管理部一位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長錢短用”與“短錢長用”不同,短期來看這種錯配并沒有太大問題,盡管這兩年保費增速開始放緩,但保險公司獲益于多年的快速發展,手中期限較長的資金足以覆蓋眼前的給付和賠付,不會產生流動性風險。
近憂雖可解,但遠慮不能排除。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繆建明認為,現金流錯配風險短期來看是流動性風險,但長期來看是價值風險,是資產價值與負債價值的錯配,即資產價值沒有大于等于負債價值帶來的風險。
保險業內人士認為,保險資產與負債的錯配,主要給保險公司帶來三重風險。
首先是流動性風險,即在未來的幾十年中,要確保資產隨時能滿足保險給付或賠付的需要;其次是償付能力風險,確保今后保險公司在不同情境假設和壓力測試下,都能滿足監管部門最低償付能力的需要;再次則是盈利大起大落風險,需要確保保險公司在不同經濟周期和資本市場周期下,能保持盈利的相對穩定。
從國際保險業的發展歷程來看,上世紀90年代,日本有5家壽險公司因為資產負債管理不匹配而破產,美國一家人壽保險公司也因資產負債管理不善而被迫退出市場。
成本收益倒掛
保險資金成本或達5%
據了解,我國保險資金近五成投資于債券市場,其中期限在5年~10年的債券是壽險公司的主要投資品種。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顯示,目前5年期、10年期及50年期國債的年化收益率分別是3.1%、3.4%和4.3%.
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又是如何?一位保險資管人士稱,每家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不同,但是隨著財富管理行業競爭加劇,近年保險產品的定價成本、銷售和渠道成本均不斷升高,不少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在5%以上。
“正是由于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率不能覆蓋負債成本,保險機構不得不依靠證券市場投資以獲取超額收益,但在股票市場下行時,又無法及時調整配置結構,帶來巨大風險和損失。”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稱。保監會數據顯示,受到股市下跌影響,2012年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僅為3.39%.
對于保險資金“成本收益倒掛”等問題,陳文輝分析認為,保險資產投資理念不夠成熟是主要原因,其負債管理理念尚未形成,中長期投資工具較少亦對其造成限制。
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與產品定價銷售“兩張皮”,保險公司資管部門很少參與保險產品的設計、定價和銷售。一些保險公司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希望通過承保業務迅速增加保費規模,并對投資收益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在資金運作中追求高風險投資。
未雨綢繆
相關監管政策正在醞釀
今年4月,為推動保險行業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保監會在一次專門會議上成立了保險資產負債匹配監管委員會,正式啟動保險資產負債匹配監管工作。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已將保險資產負債匹配工作提升到新高度,與行業其他重大課題一樣排上工作日程。
據了解,該委員會由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擔任主任,保監會各主要業務監管部門負責人作為委員會成員。委員會將致力于構建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框架,制定相關監管制度,推動保險機構建立健全資產負債管理機制等。
現階段,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資產負債匹配監管組織體系,摸清行業資產負債管理現狀。
一位壽險公司高管對表示,保險資產與負債的匹配是一個國際性難題,在理論上和技術上都有待完善,并無標準答案可解決。保險公司制定資產負債的匹配策略,不僅要考慮長遠,未雨綢繆,還要與公司當前戰略結合。比如在資產負債的匹配度上,并非要做到完全匹配,因為一旦完全匹配,保險公司的超額收益也不復存在。
他認為,國內保險公司非常有必要樹立資產負債匹配的框架觀,在此框架下制定公司產品運營策略。
據了解,在監管部門加快制定政策的同時,有保險公司已經在探索資產負債配置經驗,比如嘗試債權投資等新型投資方式,引導負債業務轉型。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