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月15日,青島啤酒在香港交易所成功掛牌,揭開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序幕。20年過去了,今天在香港上市的H股已有176只,市值超過4.2萬億港元。截止到今年7月17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報收于9480.85點,對比基準日指數即2000年1月3日的2000點計算,增幅高達374%。
所謂H股,即注冊地在內地、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股票。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在B股市場發展的同時,決定繼續進行國有大型企業到海外發行股票的改革試點,香港成為首選。20年來,隨著內地國企改革步伐的加快,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加上CEPA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赴港上市,H股也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據港交所統計,H股總市值在20年間增長230倍,即由1993年年底的6只國企股、市值180億港元,壯大到了現如今的176只個股、市值超過4.2萬億港元。2007年10月底的高峰期,H股的市值更是曾一度高達6.3萬億港元。青島啤酒如今的股價較IPO發行價上漲已逾19倍,表現遠勝同期的IBM、英特爾等最好的美國公司股票。
目前在港上市的176只H股中,在港交所主板及創業板上市的股票分別有150只、26只。這其中,既有關系國計民生的鋼鐵,煉油,化工原料,海、陸、空交通,能源的基礎產業的企業,如中國石油、中國電信、中國神華、華能國際等,也有最優秀的民營企業代表如比亞迪股份等,內地的4大國有商業銀行也都悉數在列。
H股受到香港投資者的喜愛和追捧。香港10大最多實物股東的H股中,8只為內地銀行股,中國銀行更是以22.5萬人持有其實物股票而高居榜首,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招股時,多達92萬投資者申請認購,顯示出投資者對內地銀行業發展充滿信心。香港中潤證劵公司主席陳葆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她之所以持有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內地銀行股票,因為目睹了首只H股青島啤酒的發展歷程,而銀行又是百業之母,所以她對這些股票始終不離不棄。香港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香港的股市管理規范、透明,且企業派息穩定,他手中的多只H股每年光派息就能收入數萬港元。
H股發展的20年間,經歷過爭相追捧的初始期和少人問津的冷靜期,現在正在步入穩定期。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H股上市交易的重要意義在于,為香港的整體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特別是對資本市場而言,從許多方面來看,這是中國資本項目放開的開端。
分析人士指出,H股發展主要得益于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的有效融合,以及中央政府鼓勵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截止到今年6月底,所有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市值占港股的總市值近56%,當中H股占20.37%,為香港股市的壯大提供了足夠養分。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