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鋼絲繩生產呈穩定發展趨勢
我國的鋼絲繩制造工業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無論是在產品數量上,還是在產品的品種結構和規格上都落后于世界上較為發達的國家。根據統計數據,1991年我國統計注冊的鋼絲繩生產企業有150余家,年產量在29萬噸左右,當時只有鞍鋼鋼繩廠、貴州鋼繩廠、江陰鋼絲繩廠、湘鋼鋼繩廠、寧夏石嘴山鋼鐵廠、天津一繩等為數不多的企業年產量在1萬噸以上。到2001年國內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鋼絲繩生產企業仍保持在150家左右,年產量約55.5萬噸,而到了2008年鋼絲繩生產企業達200余家,100家鋼絲繩企業獲得生產許可證,年產量約120萬噸,產量超過3萬噸的企業達到8家。與18年前相比,鋼絲繩產量從29萬噸增加到120萬噸,增長4.14倍,年均增長率8.21%。尤其是近年來鋼絲繩產量以平均每年遞增10%的速度迅速增長(近年來我國鋼絲繩產量的發展如圖一所示),出現了諸如貴州鋼繩、法爾勝、湖北福星科技、江蘇狼山、寧夏恒力、咸陽寶石鋼管鋼繩、巨力樂凱、鞍鋼鋼繩、湘鋼鋼繩、無錫賽福天、天津全友等一批鋼絲繩生產骨干企業,這些骨干企業生產的鋼繩產量超過了全國鋼繩總產量的一半。
近年鋼絲繩生產骨干企業鋼絲繩產量如表所示
(二區域分布情況
目前我國從事鋼絲繩生產的企業雖然達到200多家,但小規模企業居多,行業集中度較低。中小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不被吃掉而盡力擴大產能,大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主動和增加市場占有率也盡力擴大規模。按地區劃分,華東地區的產能、產量均名列前茅。華東地區鋼絲繩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全國鋼繩產量分布圖見圖二,如果考慮全部鋼絲繩企業,江蘇的鋼絲繩企業數量在圖中的占比還會增加。
按照鋼絲繩企業的產量分類,可將鋼絲繩企業分為大規模(大于3萬噸)、大中規模(2萬--3萬噸)、中規模(1萬--2萬噸)、中小規模(5000--1萬噸)、小規模(小于5000噸)。從圖三可以看出,中規模以下企業的數量占全部企業的絕大多數。
(三企業結構繼續調整
國內線材制品企業的發展歷經了最初的全部國有,隨后民營、外資、合資企業的逐步介入,到現在已形成國有、中外合資、外商獨資、股份制、民營企業等多種投資主體共存的競爭局面。企業結構的調整表現為“一減三增”,即:國有企業逐漸減少;多種經濟成份組成的股份制企業比例增加;民營企業所占比例增加;外資獨資企業的數量增加。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產品檔次、技術實力、市場開發、企業管理都有明顯改善,以大型聯合企業集團為依托的鞍鋼鋼繩、天津鋼線鋼纜集團、上海二鋼、湘鋼鋼繩、咸陽寶石石油鋼管鋼繩等企業,在發揮各自原有品種和品牌優勢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在重要用途鋼繩、礦用繩、索道繩、石油繩、電梯繩等品種的生產規模和市場占有率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成績顯著,用事實驗證了國有老企業經過深化改革,煥發出新的活力。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具有相當規模的一批多種經濟成份組成的股份制企業和民營企業應運而生,發展迅速,表現出強勁的生命力。無錫賽福天、巨力樂凱,以及天津、南通等地區的一批企業都實現了快速發展。而以比利時的貝卡爾特公司、韓國的高麗制鋼公司、香港的高力集團、美國的維爾卡公司以及英國的布頓公司等為代表的外資企業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增大了在中國的資本注入,加快了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企業的發展速度,為我國線材制品行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總的看來,近幾年我國制品企業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是企業實力普遍增強,產能規模放大,競爭力加強。
(四產品結構和技術裝備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
我國鋼絲繩行業技術裝備發展很不平衡,既有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又有作坊式的小生產。近20年來,我國鋼繩生產裝備也在不斷進步,并且有了較大改觀,上世紀90年代初從國外引進的翻轉式水箱拉絲機、小活套式、直進式干式拉絲機等設備為我國拉絲設備的生產和改進提供了經驗,在對進口拉絲機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的基礎上,國產拉絲機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達到用戶的要求。
熱處理工序是保證制繩用絲質量的關鍵環節,最初是少數企業從國外引進的明火爐或是自制明火爐以及半明火爐,發展到現在,逐步實現了先進的電腦自動控制技術在熱處理爐上的應用,有的企業還自主研發了新型專利熱處理爐,使用效果良好,推動了我國熱處理爐的技術進步,對提高鋼絲繩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鋼絲繩生產所用捻股機小部分從國外引進,大部分為國產。合繩機中,管式占小部分。幾家大型企業合繩機有預變形器、后變形器和定徑裝置,為鋼繩質量提供了有力保證。一些先進企業為了確保制繩鋼絲性能更加穩定,提高生產效率,推廣使用連續化生產線及大工字輪收線或倒立式收線機,為實現連續化生產創造條件。
目前,國產裝備的質量和檔次都有明顯提高。拉絲機、股繩機、熱處理爐、鍍層生產線等主體生產設備都已趨于成熟穩定,基本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完全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干式直進式拉絲機比例增大,國產多筒捻股機制造裝配精度提高,大軸承股繩機和超大型成繩機日趨成熟。其它如變頻調速、機電一體化、明火熱處理節能、高性能涂鍍層、環保型表面清洗等先進技術,以及大盤重連續作業線均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近20年的發展,行業內企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將注意力集中在提高產品質量,拓寬應用領域,打造精品上。通過改進原料質量、新產品的開發、采用先進工藝、優化鋼繩結構、貫徹質量認證、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操作水平、執行先進標準、嚴格檢驗控制等措施,形成了以重要用途鋼繩、優質鋼繩、粗直徑鋼繩、特殊結構鋼繩為代表的一批高檔產品,部分或全部替代了進口產品,并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從而也使進口量逐年減少,出口量逐年實現遞增。其中,三角股、電鏟繩、索道繩、密封繩、膠帶繩、電梯繩、石油繩等重要用途鋼繩幾乎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同時,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部分主要產品標準經過修訂后,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促進了行業生產、技術裝備、工藝標準、管理水平等各項工作標準的提高,促使產品質量和檔次都邁上一個新臺階。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