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梯行業發展歷程,相對于西方工業化國家來說,我國電梯行業起步較晚,回顧我國電梯行業50年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如下三個階段:
1)計劃經濟時期
從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間,我國的電梯工業發展十分緩慢,電梯生產企業基本為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建設部定點生產的八大電梯生產企業,即北京電梯廠、上海電梯廠、沈陽電梯廠、蘇州電梯廠、天津電梯廠、西安電梯廠、廣州電梯廠、上海長城電梯廠。八大電梯生產企業30年總共生產了各種電梯萬部左右,平均每家電梯企業每年只能生產40部左右,中國電梯行業面臨資金和技術雙重匱乏的局面。
2)改革開放以后引進外資
1980年建設部組織北京電梯廠、上海電梯廠與瑞士迅達集團合資成立了中國迅達電梯有限公司,之后其他國有電梯生產企業也先后與奧的斯、三菱、日立、迅達、蒂森克虜伯、通力、東芝、富士達等國外主要電梯生產企業組建合資企業。外資品牌全面進入中國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及大量的資金,中國電梯業開始起步。外資企業憑借其在技術、資金、經營管理、稅收優惠等方面的優勢一度壟斷了中國的電梯市場。
2)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目前國際電梯市場基本由美國奧的斯、芬蘭通力、瑞士迅達、德國蒂森、日本三菱、東芝、日立、富士達等八大名牌壟斷,他們的銷售服務網點遍布世界各地廣大中心城市,合計銷量占到全球總銷量的90%以上。我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電梯消費市場,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電梯企業來華投資,我國電梯市場也給這些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電梯企業提供了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外資電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選國內知名的電梯企業作為合作伙伴,或者獨資建設世界一流的工廠,配置頂尖的設備,引進最新的技術,培訓一流的管理人才,紛紛把自己的生產重心和研發中心轉移到了中國。這些國外電梯知名企業因此長期以來壟斷了中國市場70%以上份額,我國電梯行業也成為了引進的外資先進技術最多最全的行業之一。據中國電梯協會統計,截至2010年,以奧的斯、上海三菱為代表的大型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占據了我國電梯市場70%的市場份額,進口電梯占據了1%的市場份額,民族企業占據了29%的市場份額。
3)行業內的主要企業和主要企業的市場份額
據中國電梯協會統計,截至2010年底,奧的斯、三菱、日立三大品牌合計已占據了我國電梯市場40%-50%的市場份額。迅達、通力、蒂森、東芝、富士達等其他外資品牌占據了20%-30%的市場份額。民族品牌占據了30%的市場份額,并且已顯現出市場份額將不斷上升的態勢。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