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藥國際合作(zuo)提速 中外企業重(zhong)塑產業價值鏈
靈核網訊 6月24日,第十三屆世界制藥原料中國展在上海舉辦的前一天,展會主辦方——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中國醫保進出口商會”)舉辦的“第四屆中國與世界醫藥企業家高峰會”吸引了不少國內外藥企管理者,該峰會的主題“中外醫藥企業價值鏈再造”,頗耐人尋味。
中國醫保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份,今年我國醫藥商品出口額為209.23億美元,同比增長8.24%,高于全國行業出口貿易增長平均水平。
中國醫保進出口商會會長倪如林表示,目前我國已發展成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在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推動下,外貿出口商品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國內外藥企深度合作已經開啟。上半年,我國醫藥商品外貿出口增速較為穩定合理,與國家經濟政策相吻合。
中國機會
我國是原料生產大國,但是從去年以來,隨著醫藥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深化,環保、匯率、制造成本的上升,以“二高一資”為特征的原料藥出口數量呈現下降趨勢。今年1~5月份,我國西藥原料出口額僅為101.43億美元,同比增長3.59%,占比48.48%,在出口總額中占比下降明顯。
海正藥業是國內率先發展特色原料藥,并開始向制劑國際化轉型的制藥企業,該公司戰略與管理委員會主任朱康勤說,當前,我國醫藥外貿出口憑借資源優勢、人口紅利優勢走出的低成本、規模效應發展之路已到盡頭。2000年至今,我國原料藥生產成本已上漲了4倍,國際市場競爭力逐漸減弱,原料藥企業必須重新考量市場機會和自己的定位。
事實上,在我國醫藥外貿出口增速放緩的同時,一個新的現象頗為引人注目,那就是新醫改帶來的市場擴容和基層醫藥市場的蘇醒,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近年來,跨國藥企通過與本土企業合資、合作分羹我國基層市場已成為一種趨勢。
輝瑞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吳曉濱表示,目前,跨國藥企面臨研發成本高的瓶頸,由新藥銷售推動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戰。研發外包、仿制藥銷售已成為跨國藥企新的研發模式和利潤增長點。
據了解,跨國藥企在新藥研發中70%以上的研發費用投在三期臨床試驗中。為降低臨床試驗費用,他們選擇了研發外包,這也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機會。為提高臨床審批效率,印度已經在相關法規上進行了諸多改革,成為跨國藥企研發外包最青睞的國家。吳曉濱說,跨國藥企對中國二、三級市場興趣濃厚,但是憑借自己的力量進入不了,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開發已成為其共識。
中國醫保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我國西成藥出口額僅為11.4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47%。中國醫保進出口商會相關人士表示,西成藥出口增長是出口商品結構變化重要的指標之一。目前我國西成藥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獨資、合資企業產品,或者是代加工貼牌產品,真正本土品牌產品出口鳳毛麟角。
“中國需要培育具有全球視野的制劑龍頭企業,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達到國際水平,在仿制藥領域有所作為。比如,海正藥業(占股51%)與輝瑞公司(占股49%)的合資,是有益的探索和經典的案例。”吳曉濱強調說。
朱康勤呼吁,未來國內企業可以考慮組成“聯合艦隊”進軍國際市場,以改變單打獨斗力量微薄的現狀。
分享到:
0 時間:2013-07-24 來源:靈核網
靈核網所有報告統計版權為《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所有,靈核網產品是《北京靈動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對市場調研、研究與整合的成果,究報告產品擁有唯一著作權。靈核網研究報告沒有通過任何第三方進行代理銷售,購買請直接與我公司客服聯系。 靈核網核心產品為有償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