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股對銀行股的影響有目共睹。上周末,證監會明確表示,優先股將不限行業,這意味著更多的行業可能從中受益,A股熱點也將繼續輪動。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將賦予市場更多的熱點,A股將在這些預期中震蕩上揚
政策利好頻出
上周,優先股即將推出的消息刺激以銀行為代表的藍籌股大幅上漲。在9月13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優先股沒有行業限制,不局限于銀行。
“這意味著優先股的消息將在本周的市場繼續發酵,除了銀行股之外,更多的大盤股將從中受益。”深圳一家私募基金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證監會正在積極推進優先股試點的各項制度準備,相關部委也正積極配合支持工作。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優先股試點不會存在行業限制,符合條件的企業都可以申請發行優先股。證監會此前曾表示,目前開展優先股試點條件基本具備,需求較強。按照相關規定,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優先股試點的相關文件,將盡快發布實施。
除了優先股的消息之外,在當日的發布會上,證監會還表示,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分道制將于10月8日起正式實施。
“并購重組一直是A股市場非常熱衷的炒作題材。此次啟動審核分道制一方面將給陷入IPO停滯的券商投行帶來新的利潤點;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未來A股市場并購重組案例將進一步增多,市場也會越來越活躍。”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上漲邏輯延續
上周市場活躍,滬深兩市成交量明顯放大,特別是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表現搶眼。上周,改革題材的輪番發力推升大盤強勢走高,最終上證綜指以周漲幅4.5%收盤,實現周線八連陽。
申銀萬國分析師王勝認為,支持本輪上漲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流動性較為平穩,不會像6月底那么緊;其次,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改革預期強烈,市場熱點此起彼伏;再次,宏觀經濟數據回暖,經濟狀況好于預期,有觸底回升的可能。
此前,申銀萬國曾提醒投資者,9月末之前要提防季末資金緊張和美國量化寬松(QE)退出,地方債務公布情況,上市公司三季報預期不好,9月份發電量等中觀數據低于預期等有可能打破上漲邏輯的關鍵性因素。王勝表示,目前來看,9月底的風險仍然存在,但是在減小或者延后。比如,美國QE退出可能會延后,地方債務問題被領導定性為可控范圍之內。
在短期風險可控的同時,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投資熱點。國泰君安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11月召開,將會增強改革預期。隨著會議日期的臨近,未來市場對于十八屆三中全會認識進一步深入,改革方向更加確認,原有影響市場的風險偏好在逐步改善。受益于風險溢價改善,低風險偏好者對于風險的變化更為敏感,伴隨著無風險利率下降,將對價值股有更為有效地推動。
時刻警惕風險
短期內打破上漲邏輯的可能性較小,但投資者仍需時刻警惕未來的風險。
西南證券分析師張剛表示,機構做多力量極度釋放后轉趨謹慎。市場上,存量賬戶交易活躍度較高,但場外資金持謹慎態度的情況值得關注。9月份上半月的日均成交金額初步呈現臨近頂部的信號。若9月份下半月的成交保持在2000億元以上,將有望進一步上攻,但屬于加速趕頂。9月下半月大盤雖然會延續升勢,但是快漲將轉為盤升。
王勝也表示,未來主要風險點在于QE退出、IPO重啟等時間并不確定,如果在11月前提前出現可能會給市場造成負面沖擊。進入11月后,市場的風險可能加大。過度樂觀的改革預期向正常預期的修正、經濟同比數據由于基數原因出現下行擔憂等因素可能導致市場風險溢價再度上行;三季報后市場將重新轉向長期不確定性更小的、三季報業績得到證實的醫藥、大眾消費品和少量優質成長股,完成此類品種的估值切換。
國泰君安也提示,經過未來兩個月的醞釀,市場對改革的預期有可能會超出實際出臺情況,因此需警惕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市場可能面臨的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