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資移民變政在即”、“搶搭香港移民末班車”……近日,諸如此類極具煽動性的文章標題頻頻出現在各大移民中介網站上。究其原因,從2003年港府首推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至今,香港投資移民政策已步入了第十個年頭。而即將到來的十月,更是到了香港政府此前承諾的對移民政策所謂“三年一檢討”的時間節點。
在目前內地人移民香港熱潮方興未艾的背景下,許多移民中介認為,香港投資移民門檻將在2010年修訂的1000萬投資額的基礎上再度提高。那么,香港投資移民到底走過了怎樣一段歷程?未來又將如何發展?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展開了調查。
香港投資移民變政風聲漸緊
“要問香港投資移民變政與否,首先得從這項政策本身說起。”9月11日,深圳市世貿通出國咨詢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葉新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香港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始于2003年10月27日,投資650萬港幣購買香港金融產品或房產即可定居香港,由此開啟了內地人赴港購房并移民的浪潮。“這項置業移民政策一直延續了七年,而后港府迫于樓價飆升的壓力,于2010年10月13日首次修訂投資入境計劃,投資額度漲至1000萬港幣,并將房產從投資類別中剔除。”葉新征說,按照香港入境處此前在修訂政策時承諾的每3年檢討1次的說法,今年10月正是到了政策檢討期。
“深圳移民界普遍預測,香港投資定居政策今年應該會有改變。現在流傳最廣的兩種說法,一是投資金額提高到1500萬至2000萬港幣,一是新增第三國身份持有時間。”葉新征如是說。
對此,香港中原資產管理組別營業董事何捧捧9月1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認為,港府調高投資額的可能性不大。她表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實施10年至今,只出現過一次調整,當時調整的原因是為了避免房地產投資移民項目推高房價,從這一點上看,目前實行的金融資產項目則不存在此類問題。“另一方面,香港 1000萬的投資門檻較加拿大美國等熱門移民申請地區,已屬于較高水平,再調高金額恐怕會影響香港的競爭力。”何捧捧說。
何捧捧同時表示,雖然投資金額不大可能調高,但很可能會如傳言所說,新增第三國身份持有時間的門檻來緩解目前過多內地人士移民到香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