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的縣城里,打車幾乎倒退回了幾年前的狀態——用滴滴或Uber叫車,下單后電話打過去,第一句話就是:“是刷單嗎?”街邊的黑車也找不著了,要打車只能到街邊去等著揮手。在滴滴打車、Uber普及率高到難以想象的程度之后,這樣的景象簡直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因為司機們找到了一項更輕松掙錢的工作——坐在家里刷單掙補貼。
萬能的淘寶把刷單變成了可批量生產的生意,一些淘寶店專門出售改裝過的iPhone5C手機,售價在2000元左右,使用這種安裝“打針軟件”的手機,司機可以獨自操作刷單:
首先買一部安裝好定位修改器的“下單成品手機”,司機可以一鍵消痕、串號、保留串號、返回之前使用的串號,這部手機價值2280元。
同時買一部“司機端成品手機”,通過模擬行駛器進行虛假定位,同時串號、保留串號,登入不同司機賬號,售價2400元。
這位淘寶店家相當“貼心”,如果司機有iOS7的蘋果手機,已經越獄,可以把手機寄到店家所在地杭州,花1000元安裝費,裝好軟件再由店家寄回。
除了設備,店家還負責安裝修改過的uber版本,并且負責后期設備的維護,杭州地區可以當面交易手機,外地客戶收發快遞。店家選擇蘋果設備,是為了不被滴滴和uber的反欺詐系統抓到:安卓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不具備iOS這樣封閉的環境,更容易出現漏洞被uber抓取。
從散戶到莊家
凌晨兩點,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一輛專車緩緩停在路邊,司機老吳剛準備休息,突然聽到滴滴司機端響了,附近有人發新單:出發,從3號航站樓到大王叫我去巡山。
老吳一聽就明白,附近沒有小鉆風,也沒有獅駝嶺,這分明就是別的司機在刷單,他們發出不可能抵達的目的地,其他司機聽了就不會搶了,自己刷自己搶,命中率高。老吳有時還會聽到“從天安門回家睡覺了”這類更荒誕的語音。深夜,打車的人少,專車司機在等活之余,隨手刷幾單,何樂而不為?
滴滴專車司機刷單,無非是兩種目的:
一是充流水額。滴滴公司要求從公司租車的專車司機,每周流水額達到4200元,若達不到,需要從司機的賬戶余額扣錢。一位司機告訴記者,有一周他請假了,當周流水額在2000元,滴滴公司從其賬戶中扣出2200元,他這周的活白干了,還倒貼200元。
所以很多司機會在截止時間——周日晚12點前,拼命刷單,讓流水達到4200元。
二是為了拿獎勵,獎勵的標準會有浮動,一位司機透露:今年6月之前,專車司機周流水達到6000元,獎勵500元,目前額度提高到6200元。
滴滴公司只看司機流水額,不關心是乘客否結賬,所以專車司機們必備很多廉價外地電話卡,一張電話卡從幾元到10元不等,司機們隨手發個從北京市區到長城的單子,自己接著了,能刷上好幾百的流水。
如果說以上刷單形式是專職司機被工作指標所迫,那么下面的情況適用于投機者——完全不出車也可以把刷單當作金融來做,有組織有紀律。
滴滴順風車的規則是:乘客把優惠券變現,司機掙補貼。
一張順風車優惠券最高價值7元,乘客一天可以享受8張優惠券,司機還可以享受補貼。
乘客發一單順風車請求,顯示收費10元,司機首先把10元打給乘客,雙方把GPS關掉,過十分鐘,再支付乘客用這筆錢來支付,使用一張7元的券,實際支付3元,乘客掙了7元。司機獲得10元的單子,滴滴補貼10元,司機掙補貼。
順風車的補貼大多在10元左右,周一和周五的補貼力度比較大,最高達到21元,21乘以8張優惠券,一個乘客一天收入168元。
滴滴順風車的補貼力度,只是管中窺豹,在這場打車軟件的拼殺中,補貼金額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滴滴快車的獎勵相當大方,甚至直接影響專車,一些司機直言專車面臨倒閉:截至上周(7月26日),快車司機一周接滿100單,滴滴公司獎勵2000元,接單收入全部歸司機,不用分成。僅僅掙獎勵,一個月就可以收入8000-10000元。
一周100單意味著司機每天至少接15單——按以往經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指標,但是順風車按單計算,并沒有規定每一單的路程,所以司機可以刷短途單。
Uber最具誘惑的是早晚高峰時段的高額補貼。前文提到的淘寶賣家,其廣告詞頗具誘惑:“在早晚高峰的時候給自己來一針,迅速又安全,長期來看是性價比高的投資”。指的就是uber的獎勵制度。
“打針”就是根據司機所在的位置,在其附近發出虛假訂單,“護士”是刷單人,使用專門設計的軟件為司機打針。
uber沒有流水要求,截至7月26日,早高峰時段(上午7-10點),司機接到一單,并且每小時有45分鐘在線,司機獲得80元獎勵。晚高峰(晚上5-8點)獎勵是65元。周末下午6-10點,獎勵70元。
和滴滴不同的是,uber系統自動給司機派單,司機不知道乘客去哪兒,沒法自己搶單,于是司機會不斷發單,搶不到再取消重發,直到搶到自己的那一單。uber覆蓋的范圍在1-2公里內,一位司機的經驗是:在五環以外,接到自己下單的頻率很大。
從散戶到莊家,刷單金融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
司機和乘客通過手機號加微信,錢款通過微信支付完成;
這些微信好友聚集成一個個微信群,司機在群里向職業刷單人發出“打針”請求;
一個人可以擁有司機和乘客的雙重身份,同時操作很多手機,彼此“打針”;
一個組織購買上千部手機和SIM卡,完成上千個出行的發單,這就成了一個典型、有組織的刷單莊家。
早先,股市里也是這樣,偏遠地區的農民日常生活不需要身份證,股市操縱者下鄉,以低廉的價格買下這些證件、在股市開戶,這就是傳說中的莊家玩法。如今,用來開戶的身份證變成了電話卡,甚至不需要電話卡,從淘寶買一個手機,可以一鍵串號、一鍵消除串號,不斷更換身份,真是神奇的世界。
制度漏洞
雖然滴滴和uber一直在研發反欺詐系統,對刷單進行監控,但似乎然并卵,投機者們總能找到新的方式繞過監控。
一套體制,發展到中后期,需要不斷糾正和監控,并且前赴后繼彌補錯誤,說明最初的制度設計就是有問題的,打車軟件公司早早留下了可鉆的空子:
評價滴滴專車司機業績的是流水,而不是最終結款額,同時這種獎勵制度是一刀切的,不是分層級獎勵;
快車司機一周接滿100單獎勵2000元,Uber司機高峰期接單獎勵65-80元,評價標準是客單量而不是路程距離。
怎樣的制度設計才是合理的?即便實現了分層獎勵、把路程距離設計為評價標準,只要補貼還在,投機者同時擁有司機和乘客的雙重身份,這些漏洞就無法最終彌補。
北京市郊的縣城里,打車幾乎倒退回了幾年前的狀態——用滴滴或Uber叫車,下單后電話打過去,第一句話就是:“是刷單嗎?”街邊的黑車也找不著了,要打車只能到街邊去等著揮手。在滴滴打車、Uber普及率高到難以想象的程度之后,這樣的景象簡直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因為司機們找到了一項更輕松掙錢的工作——坐在家里刷單掙補貼。
萬能的淘寶把刷單變成了可批量生產的生意,一些淘寶店專門出售改裝過的iPhone5C手機,售價在2000元左右,使用這種安裝“打針軟件”的手機,司機可以獨自操作刷單:
首先買一部安裝好定位修改器的“下單成品手機”,司機可以一鍵消痕、串號、保留串號、返回之前使用的串號,這部手機價值2280元。
同時買一部“司機端成品手機”,通過模擬行駛器進行虛假定位,同時串號、保留串號,登入不同司機賬號,售價2400元。
這位淘寶店家相當“貼心”,如果司機有iOS7的蘋果手機,已經越獄,可以把手機寄到店家所在地杭州,花1000元安裝費,裝好軟件再由店家寄回。
除了設備,店家還負責安裝修改過的uber版本,并且負責后期設備的維護,杭州地區可以當面交易手機,外地客戶收發快遞。店家選擇蘋果設備,是為了不被滴滴和uber的反欺詐系統抓到:安卓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不具備iOS這樣封閉的環境,更容易出現漏洞被uber抓取。
從散戶到莊家
凌晨兩點,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一輛專車緩緩停在路邊,司機老吳剛準備休息,突然聽到滴滴司機端響了,附近有人發新單:出發,從3號航站樓到大王叫我去巡山。
老吳一聽就明白,附近沒有小鉆風,也沒有獅駝嶺,這分明就是別的司機在刷單,他們發出不可能抵達的目的地,其他司機聽了就不會搶了,自己刷自己搶,命中率高。老吳有時還會聽到“從天安門回家睡覺了”這類更荒誕的語音。深夜,打車的人少,專車司機在等活之余,隨手刷幾單,何樂而不為?
滴滴專車司機刷單,無非是兩種目的:
一是充流水額。滴滴公司要求從公司租車的專車司機,每周流水額達到4200元,若達不到,需要從司機的賬戶余額扣錢。一位司機告訴記者,有一周他請假了,當周流水額在2000元,滴滴公司從其賬戶中扣出2200元,他這周的活白干了,還倒貼200元。
所以很多司機會在截止時間——周日晚12點前,拼命刷單,讓流水達到4200元。
二是為了拿獎勵,獎勵的標準會有浮動,一位司機透露:今年6月之前,專車司機周流水達到6000元,獎勵500元,目前額度提高到6200元。
滴滴公司只看司機流水額,不關心是乘客否結賬,所以專車司機們必備很多廉價外地電話卡,一張電話卡從幾元到10元不等,司機們隨手發個從北京市區到長城的單子,自己接著了,能刷上好幾百的流水。
如果說以上刷單形式是專職司機被工作指標所迫,那么下面的情況適用于投機者——完全不出車也可以把刷單當作金融來做,有組織有紀律。
滴滴順風車的規則是:乘客把優惠券變現,司機掙補貼。
一張順風車優惠券最高價值7元,乘客一天可以享受8張優惠券,司機還可以享受補貼。
乘客發一單順風車請求,顯示收費10元,司機首先把10元打給乘客,雙方把GPS關掉,過十分鐘,再支付乘客用這筆錢來支付,使用一張7元的券,實際支付3元,乘客掙了7元。司機獲得10元的單子,滴滴補貼10元,司機掙補貼。
順風車的補貼大多在10元左右,周一和周五的補貼力度比較大,最高達到21元,21乘以8張優惠券,一個乘客一天收入168元。
滴滴順風車的補貼力度,只是管中窺豹,在這場打車軟件的拼殺中,補貼金額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滴滴快車的獎勵相當大方,甚至直接影響專車,一些司機直言專車面臨倒閉:截至上周(7月26日),快車司機一周接滿100單,滴滴公司獎勵2000元,接單收入全部歸司機,不用分成。僅僅掙獎勵,一個月就可以收入8000-10000元。
一周100單意味著司機每天至少接15單——按以往經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指標,但是順風車按單計算,并沒有規定每一單的路程,所以司機可以刷短途單。
Uber最具誘惑的是早晚高峰時段的高額補貼。前文提到的淘寶賣家,其廣告詞頗具誘惑:“在早晚高峰的時候給自己來一針,迅速又安全,長期來看是性價比高的投資”。指的就是uber的獎勵制度。
“打針”就是根據司機所在的位置,在其附近發出虛假訂單,“護士”是刷單人,使用專門設計的軟件為司機打針。
uber沒有流水要求,截至7月26日,早高峰時段(上午7-10點),司機接到一單,并且每小時有45分鐘在線,司機獲得80元獎勵。晚高峰(晚上5-8點)獎勵是65元。周末下午6-10點,獎勵70元。
和滴滴不同的是,uber系統自動給司機派單,司機不知道乘客去哪兒,沒法自己搶單,于是司機會不斷發單,搶不到再取消重發,直到搶到自己的那一單。uber覆蓋的范圍在1-2公里內,一位司機的經驗是:在五環以外,接到自己下單的頻率很大。
從散戶到莊家,刷單金融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
司機和乘客通過手機號加微信,錢款通過微信支付完成;
這些微信好友聚集成一個個微信群,司機在群里向職業刷單人發出“打針”請求;
一個人可以擁有司機和乘客的雙重身份,同時操作很多手機,彼此“打針”;
一個組織購買上千部手機和SIM卡,完成上千個出行的發單,這就成了一個典型、有組織的刷單莊家。
早先,股市里也是這樣,偏遠地區的農民日常生活不需要身份證,股市操縱者下鄉,以低廉的價格買下這些證件、在股市開戶,這就是傳說中的莊家玩法。如今,用來開戶的身份證變成了電話卡,甚至不需要電話卡,從淘寶買一個手機,可以一鍵串號、一鍵消除串號,不斷更換身份,真是神奇的世界。
制度漏洞
雖然滴滴和uber一直在研發反欺詐系統,對刷單進行監控,但似乎然并卵,投機者們總能找到新的方式繞過監控。
一套體制,發展到中后期,需要不斷糾正和監控,并且前赴后繼彌補錯誤,說明最初的制度設計就是有問題的,打車軟件公司早早留下了可鉆的空子:
評價滴滴專車司機業績的是流水,而不是最終結款額,同時這種獎勵制度是一刀切的,不是分層級獎勵;
快車司機一周接滿100單獎勵2000元,Uber司機高峰期接單獎勵65-80元,評價標準是客單量而不是路程距離。
怎樣的制度設計才是合理的?即便實現了分層獎勵、把路程距離設計為評價標準,只要補貼還在,投機者同時擁有司機和乘客的雙重身份,這些漏洞就無法最終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