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去年兩會時,因余額寶大戰銀行而推至風口浪尖。彼時互聯網金融的政策基調是“鼓勵包容”,現狀是野蠻生長。一年之后,情況截然不同。
近年來,非法集資借互聯網金融之外衣,迅速突破地域限制,極大擴大了風險。2015年,全國各地爆發各類大案、要案,比如e租寶案等,均進一步演化成社會群體性事件,致數百萬家庭財富受損失。
非法集資的集中爆發,無疑給目前嚴峻的風險再增加了一個不穩定因素。這一風險與正規金融體系尚未有效隔離,傳染性不容忽視。 2016年1月底,多部委聯合啟動互聯網金融領域專項整治,標志著監管態度已經發生了質的轉變。2月,國務院網站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標志著整頓非法集資的頂層設計出臺。
兩會期間,對于非法集資的相關話題,可能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
第一,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會在哪些方面加大整頓規范甚至打擊力度? 比如P2P行業,在2015年末銀監會出臺的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被要求不得進行線下銷售等,那么是否還能有線下門店?e租寶案發之前,多家衛視都有其廣告進行大篇幅報道。今后,對于廣告宣傳是否有新的要求?
第二,眾多非法集資,都打著政府官員等旗號為其站臺背書,個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涉嫌參與其中,今后將如何規范?國務院2月文件指出,要“進一步規范約束地方各級領導干部參與民間經濟金融活動”,但如何規范約束,并沒有具體要求。
第三,如何落地監管職責?這是非法集資泛濫的制度之源。“不出事都是普惠金融,出了事都是非法集資。”國務院文件指出,非法集資的打擊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牽頭,統籌指揮”。首先,很多非法集資已經突破了屬地概念,地方政府難以控制,各部委也樂于推卸責任;其次,當處置非法集資的任務被層層下放后,監管能力也層層削弱,并不能有效規避風險。
第四,如何落實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
在監管方面,可以期待以下代表委員的發言講話: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央行行長周小川,全國政協委員、原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省委書記李紀恒,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省委書記王學軍。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