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化騰在兩會媒體見面會上披露,騰訊2016的金融業務分為兩部分,一是微眾銀行的貸款業務,二是理財通的理財業務。成立金控公司只是形式上的,不重要,怎樣做好平臺,做好本質的東西,是關鍵。
騰訊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QQ和微信的月活用戶分別為8.6億、6.5億,坐擁QQ和微信兩大社交殺器,騰訊的平臺屬性可謂國內最強。馬化騰規劃的騰訊的互金業務分為了貸款端也理財端,與國內目前眾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模式并無本質的區別。只不過,平臺用戶優勢如此之大,難免受人關注。
平臺布局要素:場景、用戶流量、金融背景
目前國內格局中,一方是BAT等互聯網巨頭下設或相關的互金平臺,另一方是金融機構下屬的互金平臺,第三方則是崛起于草根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從目前的格局來看,場景、流量、金融背景三種因素在平臺的發展中占據最主要的因素。互聯網巨頭的流量優勢和場景優勢成為打造平臺的利器,比如螞蟻金服的崛起迅速所依靠的是支付寶帶來的支付渠道優勢,包括余額寶的很空出世。由此可見,阿里的線上消費場景為其互聯網金融發展創造了強大的先發優勢和場景優勢。
騰訊理財通、百度金融等也都依靠流量優勢積累可觀的用戶,構建起綜合性的互金平臺。陸金所則依靠平安集團的專業背景和資源,打造成為綜合性的財富管理平臺。
不過對比阿里關聯的螞蟻金服、騰訊旗下的理財通就會發現,場景相比于流量占有更大的比重。理財通用戶雖然突破4000萬,但比支付寶、余額寶的3億多用戶相去甚遠。與平安集團同為保險企業的安邦保險、陽光保險下設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并未顯示出陸金所般發展趨勢,而陸金所用戶規模剛剛突破2000萬,由此可見金融背景所占比重最低。
巨頭布局之外,機會何在?
擁有場景、流量優勢的巨頭無疑擁有更多發展的資源和優勢,但巨大的市場空間給草根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那近來火熱的消費金融來說,螞蟻金服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6中國消費金融新趨勢和新格局》中,羅列了螞蟻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等產品。阿里巴巴、京東在線上消費場景的優勢可以迅速導入用戶,成為消費金融服務的使用者。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單純就社會零售來說,在線交易額占比不足10%,在線下和其他線上垂直領域仍然存在大把的機會。
就在前不久,國內領先的出境游服務商眾信旅游跟玖富展開戰略合作,雙方將打造出境服務互聯網金融平臺。眾信旅游在出境游方面的資源,結合玖富在移動金融的優勢,在出境游互聯網金融服務方面,就具備了互聯網巨頭所不具備的優勢。此外,像鏈家金融在房產交易金融服務的場景優勢、教育機構在教育培訓分期的場景優勢,都是草根平臺的機會所在。
正如玖富在經過金十年布局,積累了2300多萬用戶之后,利用移動金融優勢,通過與線上和線下合作,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移動金融生態鏈。除了上文提到的眾信旅游,在車輛交易方面,玖富戰略投資了好車無憂,推出二手車交易分期;在租房分期方面,玖富與我愛我家、房 司令展開合作,推出房租分期;旗下蠟筆分期與二十多家教育機構合作推出教育培訓分期;甚至與世紀機緣合作推出婚戀服務分期。
金融服務覆蓋面不足、國內市場空間之大,都給金融創新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尤其是在場景連接、用戶積累都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綜合財富管理業務的推出也就順理成章。
目前國內電商行業,既存在阿里、京東這樣的寡頭,也有唯品會、聚美優品、美麗說等垂直領域的電商平臺。未來,互聯網金融也必然是綜合性巨頭平臺跟垂直平臺并存的局面。只不過綜合性平臺可能遠非螞蟻金服、陸金所、理財通、京東金融等區區幾家。拿到券商牌照的東方財富網、用戶規模場景布局十分可觀的玖富,以及坐擁硬件優勢的小米金融,未來都有可能在綜合平臺中占據一席之地。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