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銀川被國家住建部列為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共有8個居民小區、5所中學、5所小學、1所院校和5處公共場所作為一期試點,覆蓋居民3.5萬人、學校師生1.4萬人。經過一年的實踐,垃圾分類與回收工作效果明顯。今年,我市將再推行10個小區、10所學校,10處公共場所作為二期試點單位。同時,銀川還將建立手機APP客戶服務平臺,形成生活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系統,完善垃圾分類監督管理平臺。
今年再推10個小區試點
銀川市城管局榮潔公司辦公室主任馬建華介紹,今年我市將建設教育、培訓、示范、分揀、資源化利用的五位一體多功能基地,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參與”的模式,利用西夏區轉運站現有場地20畝,建設小區廚余垃圾脫水、垃圾分揀、塑料制品粗加工、舊衣物收集加工、生活垃圾尾菜處理設施,對可回收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
“另外,借助往年垃圾分類試點的成功經驗,今年會逐步在全市增點擴面。”馬建華說,將再推行10個小區、10所學校,10處公共場所作為二期試點單位,并建立資源回收和有毒有害垃圾“回收日”制度,專門到學校、公共場所定時定點回收可回收物及有毒有害垃圾。
拾荒隊伍或實現APP回收垃圾
“在垃圾分類及回收過程中,融入‘+’的創新模式,將會事半功倍。”銀川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該負責人介紹,我市還將建立手機APP客戶服務平臺,利用現有環衛工人、拾荒隊伍收集可回收垃圾,還可通過預約上門、專人服務、兌換積分或直接兌現物品等形式回收垃圾,逐漸形成生活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系統的同時完善垃圾分類監督管理平臺。
此外,今年我市將對20座小型轉運站進行改造升級,在不破壞原收集轉運設施的基礎上,依托中聯重科1.8億元采購項目,其中的64個大型垃圾箱、16輛專用垃圾轉運車,增加單站收集垃圾能力,提高單車運輸重量,壓縮車輛運輸頻次,減少交通壓力,降低二次污染。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