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橋地攤
現在網上內容的生產方式和主體,與過去完全不同,需要對互聯網內容建設作出相應的規劃和預期。網上內容建設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想辦法把優秀的文化產品內容放到網上;二是確定一些規則和標準,多生產積極的、生動的、優質的內容和產品;三是出臺一些鼓勵性的政策。當前需要集中力量打造一些好平臺,不能都是天橋地攤,而要做成國家大劇院那樣高端的、展現精品的平臺,讓更多的內容生產者得到扶持和激勵。
——國家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局長 姜軍
數字化不僅是信息增量
數字化不能僅以信息增量為考量,而更應注重價值和原創。目前我們還是把網絡上生產了多少字數、更新了多少文章、產生了多少寫手,作為網絡文學發展繁榮的重要標志,這是一個不好的導向。優秀歷史文化的回溯性工作要做,最好有個國家工程,要不然網絡信息永遠停留在淺層。
——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 潘凱雄
從產業角度思考內容生產
從產業角度分析,會發現增長最快的是軟件、計算機、游戲、電子出版等行業。未來互聯網內容建設,包括數字媒體產業怎么發展,都要打開思路的局限,多從產業角度考慮。內容產業的天地是非常廣闊的,行業發展最終目的并不是界定什么是內容,而是什么東西最后能夠成為最硬的軟實力,成為吸引別人的向心力,而這些都是可以用產業的指標來衡量界定的。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胡泳
警惕互聯網內容低端競爭
目前互聯網低端內容生產存在產能過剩。中國互聯網技術對資本的投入、對新技術的吸納,遠遠超出一些歐美國家,但內容生產卻集中在相對低端的方面,而且存在大量惡性競爭。大家都在創業,能不能真正創造出能夠真正代表中國水準的東西,這方面的改善,關鍵還是看未來的環境建設和激勵制度。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張力奮
把互聯網之前文化“搬上網”
大多數報紙、雜志的電子版出現是在本世紀的事,也就是說,這之前的文化產品在網上很多都是空缺的。從現在來看,整合過去一些優質文化內容很有必要,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規劃,對互聯網之前的文化產品進行數字化保存。
——小米公司副總裁 陳彤
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