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金融科技(Fintech)開始在國內火了起來,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無論是剛剛召開的北京科博會還是近期各類與金融沾邊的機構,好像“無Fintech,不時髦”,唯恐落后了去。
眾機構涌入
這邊廂,螞蟻金服表明金融服務已經覆蓋了從線上到線下諸多場景中,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科技,已經成為提高金融領域各個環節服務效率的主要推動力;京東金融稱,通過新風控技術下的信貸和機器智能化引領金融科技行業新趨勢;那邊廂,眾安保險也表示,運用數據和技術,立足于服務新型互聯網生態,改造傳統產業鏈,為全球金融科技領域開啟了一個創新時代。
一些第三方支付、P2P、保險、證券等公司也加入了金融科技陣營,搶先轉型步入金融科技時代。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說,傳統金融企業利用科技手段推動創新變革、提高效率以及提升用戶體驗,或者新型創業利用科技手段推出全新的金融產品或商業模式,這些都是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的特色是通過大數據、風控模型、人工智能、機器深度學習等尖端技術手段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強調技術革新對金融的賦能和推動作用。付融寶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付融寶董事長梁振邦稱,科技金融創新了金融信用評估和場景化的產品開拓模式,可以有效作為成長鏈金融的技術補充手段以降低成長鏈金融風險,為用戶提供更多便捷、安全、簡單的金融服務,可以有效降低成長鏈金融產品的風險。比如,付融寶聯合麥芽數據,依托大數據挖掘、分析和精準定位,通過借貸兩端的科技金融創新,完成個人成長鏈金融服務的閉環服務。個人成長鏈金融將自然人分為成長、就業、成熟及退休四個階段,針對各階段金融需求、消費特征及信用水平的差異化與潛在關聯性,為個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解決了金融產品授信難題,滿足了居民個性化、全方位、終身性的金融需求,更契合了供給側改革對金融業改革的要求。
“科技金融與成長鏈金融相結合可以在借貸兩端強化風控,提高用戶體驗,并且實現量體裁衣,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定制化的服務。”梁振邦闡釋,在借貸端,借助“大數據風控+征信”,在短時間內為用戶進行反欺詐、確定額度、授信審核以及風險定價等流程,提高便捷性與用戶體驗度。理財端則更側重大數據營銷和智能化、個性化服務。
“搭平臺做渠道的發展有限,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技術的創造力,沒有技術支撐的互聯網金融,遲早也會淪為‘傳統金融’。”
互金2.0標配
互聯網金融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如今面臨不得不重視的困境,主要在于業務模式上過于注重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若要進一步發展,必須打破將互聯網作為渠道工具的發展現狀,向互聯網化數據運用、數據信用和信用風險管理為代表的技術驅動模式轉型,這是一種全新的業務風控和產業鏈整合模式,這樣,金融科技就勢必成為下一個風口。未來,金融科技就會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種標配。
埃森哲的研究報告也表明,全球金融科技產業投資在2015年增長75%,即從之前的96億美元增長至223億美元。而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增長445%,接近20億美元。中國的金融科技迎來了飛速發展,也許互聯網金融2.0時代來得比想象還要快。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報告、行業分析報告、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調研報告請關注靈核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