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多家外媒報道稱優步中國將并入滴滴出行,《金融時報》日前撰文介紹了優步進軍中國的過程,稱優步雖然顛覆了世界各地的出租車及運輸公司,但在中國,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它每年虧損達10億美元。以下為原文摘要:
在優步廣州的新辦公室里,有一只膽子很小的捕鼠官,大部分時間都躲著不肯見人,但這樣一只貓的名字卻叫“千萬輛”,優步的雄心壯志可見一斑。
廣州擁有1200萬人口,現在是優步在世界上業務最繁忙的城市,優步廣州公司的總經理沈翹欣說三十多歲,留著利落短發。一年半前她入職優步的時候,廣州辦公室只有180平方英尺(16平方米)。
“我們三個人擠在一個房間里,每天每晚如此,”沈翹欣說。她發了傳單,打電話進行推銷,還擺過宣傳攤。當時廣州沒人聽說過優步,很多人都會把“優步”與“優酷”搞混。“有很多人懷疑,也有很多人拒絕,”她回憶說。
當然,優步的知名度如今已經不成問題。中國現在是優步最大的市場,占優步總業務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按周接單量算)。中國是優步壓下的最大一筆賭注,要拿下這個市場也最為艱難:優步在中國的虧損高于在其他任何國家。本土競爭對手滴滴出行相當強悍,優步為了和它爭奪市場份額,去年在華虧損逾10億美元,今年預計也不少于這個數字。
優步最大的賭注
為什么一定要拿下中國市場?這是優步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親自下的命令。優步的崛起和卡蘭尼克本人的進取型作風分不開。六年前,他與朋友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在舊金山創辦了優步,他們最初是想推出一個手機應用,讓用戶可以方便地叫到豪華轎車。現在,優步已經顛覆了全球各地出租車及運輸公司。
目前,優步的業務范圍已經覆蓋全球68個國家,但中國一向比較特殊。優步亞洲業務主管艾倫•佩恩(Allen Penn)回憶說:“卡蘭尼克本人在中國業務上投注的心血,比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高得多。” 卡蘭尼克去年有差不多五分之一的時間都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優步會聘用本地首席執行官,但卡蘭尼克親自擔任了中國區的首席執行官。
大約三年多之前,卡蘭尼克、佩恩等幾名高管對中國進行了考察。其他外國科技公司在中國走了不少彎路,從Facebook、谷歌到亞馬遜,很多硅谷科技巨頭都在中國觸了霉頭。考察的目標是讓優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喜歡去做挑戰性巨大的事情,”卡蘭尼克表示,“當時我們要進軍中國還有點冒進——但這也正是令人興奮的地方。”
優步決定在中國實施特別戰略。它打算在中國成立一個獨立實體,名為優步中國,以便既可以從優步總部獲得資金支持,又可以吸納中國本土投資者。優步總部在這個實體中的持股比例很大,但具體數字沒有披露。優步的算盤是,成立一家中國公司后,針對外企的限制就不適用于它了。
在那次考察期間,優步的規模還相對較小,只有100多名員工,只在10個國家推出了業務,籌資總額為5000萬美元。當時很難會有人想象到,優步會發展成一個大規模的全球巨頭——如今它是有史以來融資額最大的初創公司,估值為625億美元。
“我們進軍中國的時候,大家都說我瘋了,”卡蘭尼克今年1月在北京演講時說,“或許我們現在也仍然如此。”
忽視了本土競爭對手
那次到中國考察時,優步一心想著如何避免重蹈西方科技公司覆轍,沒有注意到中國本土的競爭對手——這些公司當時只是通過手機應用,提供傳統的出租車服務。2013年初,中國最大的兩家出租車應用公司是滴滴與快的,但它們規模都很小,而且商業模式完全不同于優步。
但隨著滴滴與快的壯大,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它們上演了一場燒錢大戰,為司機和乘客發放補貼。補貼金額大到令人垂涎的地步,甚至吸引了一些不法者騙取補貼。全球最缺乏理性的打車市場就此形成,到優步加入戰團的時候, 游戲規則已經差不多定型了。
從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看,中國網約車市場基本上已經做好了迎接顛覆的準備。在過去20年的快速城市化進程中,數以億計的人涌入新的城市,但出租車行業的發展沒有跟上經濟增長的步伐,一些城市面臨著打車難的問題,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也引起了人們的不滿,而這些正是優步的用武之地。
2014年2月,優步正式開始在上海、廣州、深圳三個城市推出豪華車服務。優步本來用谷歌地圖來定位司機和乘客,不過在中國用不了谷歌地圖,優步就只好重新設計軟件。2014年秋,優步擴大了業務范圍,推出了平價服務“人民優步”,只要你通過了背景審核,就可以成為優步司機,用自己的私家車載客。到2014年底,優步占據了中國專車市場約1%的份額。
2015年2月,滴滴與快的之間的補貼大戰以合并的方式宣告結束。現在,滴滴出行是中國規模最大、融資額最高的專車服務公司。它的業務遍及全國400多座城市,在半數城市實現了盈利。
陷入補貼大戰的漩渦
優步現在則覆蓋中國50多個城市,計劃到今年9月擴展到120個城市。
滴滴與快的合并后,自然就開始減少對出租車補貼,將目光轉向專車市場,大幅提高專車服務的補貼,新合并的公司在當年錢5個月,就為此花費了2.7億美元。
補貼的做法,給優步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很大困擾。優步通常從乘客車費中抽成25%左右,剩下的就歸司機所有。優步之所以可以保持低成本運營,是因為它既不是司機的雇主,也不是車輛的車主。但是在中國,優步向司機支付的費用卻超過了乘客的車費,所以公司大多數時候都是賠錢的。中國其他專車公司也是如此。
滴滴和優步指責對方挑起了補貼大戰。但這已經成為中國網約車市場的游戲規則。卡蘭尼克說:“這本來不是優步的做事方法。但在中國,我們排在人家后面,所以在某些方面,我們必須效仿第一名的做法。”
滴滴則說,自己提供補貼純粹是一種防御方式。滴滴副總裁朱景士曾表示,在一些城市,競爭對手補貼不高,滴滴在那里就“相當賺錢”。他說:“實際上,補貼是對乘客和司機體驗不好的補償。”當然他沒有說不好的體驗是哪個服務提供的。
補貼是毒瘤,它耗空了現金,還掩蓋了供求的真實水平。但優步已經陷入了這個漩渦。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優步去年在華虧損逾10億美元,今年預計也不少于這個數字。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