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零售百強企業中7家電商銷售規模達到17233.7億元,同比增長56.2%,對百強整體銷售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7%,6家“實體+電商型”企業實現同比15.8%的增速。
相比之下,面對經濟下行和電商的沖擊,實體零售商倍感壓力。百貨、超市等傳統業態經營形勢尤為嚴峻,部分企業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零售百強中,87家實體店銷售增速近年來連續下滑,以百貨為主的企業銷售增速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其中22家企業出現負增長;以超市為主的企業銷售增速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其中7家企業出現負增長。
應該清醒地看到,缺乏競爭力的實體店容易受到電商的沖擊,而有特色的實體門店,一樣活得有滋有味。在全球電子商務持續升溫的當下,日本的實體店不僅沒有降溫,還愈發顯示出其價值和生命力就是明證。
業內專家表示,實體零售企業要加速擁抱互聯網而不是抱怨和抵觸。首先,如何利用互聯網準確地找到目標消費者?如何根據消費者的建議進行改進?是實體店經營者必須考慮的。比如說通過“圖說美物”云商平臺,實體店可以給消費者提供隨時隨地購物的場景,并通過消費者購物行為,如搜索、瀏覽、購買、評價等等,來判斷其消費習慣,分析消費者行為特征,以此更精準地推送信息,提升顧客回頭率。
其次,要著力向體驗式消費轉變。通過視、聽、味、觸甚至嗅的“五感”刺激,延長消費者在實體店的逗留時間,激發消費欲望。謀求與網店的差異化、錯位化發展,從“經營商品”向“經營顧客”轉變。
最后,能夠適應未來生存的實體店要擁有互聯網思維。實體店和網店相互擁抱建立全渠道是發展趨勢。同時,實體店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真正把服務做透,提升消費者購買體驗,就不會輸給電商。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