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清楚現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聯網(IoT)的特質。根據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在 2013 年的測算,具備物聯網特質的事物約有 91 億件,這個數字到 2020 年將增加至 280 億,到 2025 年將進一步增加至 500 億。你幾乎可以猜想任何一個數字,但任意的猜測都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我們對于性能日益強大的便攜性設備并不感到陌生,但我們日常攜帶的大部分設備從物聯網的角度衡量還遠遠不夠「聰明」:你的衣服并不知道它們每隔多長時間會被穿上一次或被洗一次;你的鞋子并不知道它們已經行走了多少步;你的鑰匙也不會提醒你在出門的時候是否已經把門鎖好。這些設備在未來十年內通通都會變得智能化。
個人衛生、健身、飲食以及更廣泛的醫療診斷和治療產業。隨著全球營養和衛生狀況的提升以及人類的預期壽命持續延長,這一領域所蘊含的市場非常巨大。傳統意義上以事件為導向的保健模式并不符合規模經濟,因此,具有預測性及前瞻性的新型模式將更貼近市場的需求。對衛生及健康指標進行持續監測有助于及早發現問題并作出應對,以免問題堆積后演變成慢性疾病。
教育和培訓。除了數十年來一直備受詬病的基礎教育領域以外,物聯網還能夠讓課室內外的培訓更加個性化。具備物聯網特質的培訓可以根據個體的表現來設置課程及訓練內容,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物聯網另一個應用前景是交通工具。鑒于本文所使用的是「光環」形態的組織模型,因此將著重討論包括客車在內的個人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使用模式并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家用汽車及輕型貨車等交通工具也不具備可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以控制引擎、傳動系統和汽車操縱動力并為司機提供輔助及安全性保障的成熟化計算機平臺。自然,汽車在未來必將實現完全的自動化,但該行業在過渡階段所蘊含的市場空間也是巨大的,關于導航、事故防止、動態路線管理以及資訊娛樂等領域的創新想法將大有用武之地。
物聯網的應用可以大面積統計個體需求并分別匯總出本地、區域以及全國的需求水平,從而為工商界的商家提供需求預測,以便商家們進行產能管理。在這種情況下短期的需求波動或許能被燙平,至少商家們可以提前收到警告并作出應對計劃:他們可以對價格和產能作出調整以提升生產效益。
這幾項大智能化前景僅僅是物聯網潛力的冰山一角。盡管距離成熟仍有一段距離,但目前大部分的智能化效果已經能夠實現,我們還需要在標準性、互通性、堅韌性和安全性等范疇下苦功。物聯網來了,它將給世界帶來鋪天蓋地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