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所需網絡與傳統網絡有很大區別,需要有低功耗、廣域、鏈接數目大和低時延等特點,目前的網絡很難實現,用wifi也是被迫的,一旦數量巨大成本是很大問題。
事實上,目前物聯網僅占用著約1%的網絡帶寬。然而,物聯網的主要服務網絡,3G和4G網絡是為大流量數據連接而設計的,物聯網的經濟性是當今無線運營商所面臨的一項挑戰,而在未來十年內,隨著連接設備數量呈指數增長,這個問題只會變得更加嚴重,這就是為什么需要一個新的、廉價的物聯網專用網絡。
今年5月份,中國5G推進組發布的《5G無線技術架構白皮書》和《5G的網絡技術架構白皮書》中指出,5G大規模商用,實現數據流量千倍增長,使經濟生活從過去的移動互聯網擴展到物聯網領域,實現“萬物互聯”。似乎5G成為未來實現物聯網的核心網絡模式。
誠然,5G網絡的大規模連接數和低時延的特點,使得其為物與物的連接提供很好的技術保證。不過,并非所有設備聯網傳輸均需要高帶寬的網絡,大量設備只要極少數據流量,近年來,對于此類設備聯網的網絡研究和商業化已取得進展,SigFox、LoRa等低功耗、低帶寬廣域網絡已進入了商用部署中,大有和高帶寬4G、5G平分秋色的態勢。物聯網是否需要一個專用網絡,且看以下論述:
低帶寬設備需要專用網絡
如今,物聯網(IoT)上大多數的網絡家電對帶寬的要求并不高。網絡家電之間往往只是共享幾個字節的簡單數據。例如,一個用于更新機器當前燃料效率,或商業制冷機組溫度至電腦的傳感器—并且,于網絡而言,這些數據流量并不大。
事實上,目前物聯網僅占用著約1%的網絡帶寬。然而,物聯網的主要服務網絡,3G和4G網絡是為大流量數據連接而設計的,例如視頻流服務和網頁瀏覽。換句話說,問題不出自帶寬,而是其價格。美國大型無線運營商需要一定的投資回報,以繼續建立和維護移動網絡和支撐物聯網的發展。現今,大多數物聯網設備一個月內所提供的收益,僅相當于一臺普通智能手機所產生收益的一小部分。物聯網的經濟性是當今無線運營商所面臨的一項挑戰,而在未來十年內,隨著連接設備數量呈指數增長,這個問題只會變得更加嚴重。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像谷歌開發大使董道奇(Don Dodge),認為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廉價的物聯網專用網絡。董道奇(Don Dodge)認為,盡管用無線網絡(Wi-Fi)連接各個設備的費用相當低,這樣做還是不實際的,因為無線網絡(Wi-Fi)僅限于在家庭或辦公環境中使用,無線網絡(Wi-Fi)應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用。離開Wi-Fi網絡的覆蓋范圍時,用戶只能被迫使用流量數據來連接寬帶網絡,這是完全不劃算的,尤其想到在人們可預見的未來里,物聯網設備數量之龐大。
道奇的想法很可能是對的。高通公司作為美國電信及無線產品和服務行業的領導者,正支持著一套遠距離、低功耗無線網絡新標準。像這樣的網絡可以幫助設備在更遠距離和更低成本的條件下保持連接,以此支撐物聯網的日益發展,讓物聯網能使業務客戶最終收益。
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源被共享,我們對互聯網連通性的需求將是持續和穩定,而不再依賴現傾向的按需連接模式。因此,有人認為,我們需要為物聯網建立一個新的網絡以更高效地處理因帶寬增加而增多的請求。
法國一家名為Sigfox的創業公司堅決擁護這一觀點。該公司剛剛宣布正在比利時全國范圍內建立一個專為物聯網設備設計的蜂窩網絡。在確保大量物聯網設備不會使現有網絡超載的前提下,該公司所作出的努力有可能為頻譜和帶寬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蘇科·卓文泰(Suke Jawanda)認為,建立一個單獨的物聯網網絡是不必要的,事實上,還會適得其反。卓文泰主要批評說一個單獨的網絡很可能阻止物聯網成為現實,因為新的網絡協議可能意味著設備時間不再能交換信息。卓文泰強烈建議稱,在充分改進的前提下,現有的三大網絡——蜂窩廣域網、本地無線網絡和藍牙智能個人網絡—— 是足以應付的。
物聯網是否需要專用網絡還在爭論之中,但低功耗廣域網絡的快速發展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或許應該交給市場自身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