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利用局部網絡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絡。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在環境監測、環境保護領域已經有了應用先例。借助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裝備嵌入到各種環境監控對象(物體)中,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可以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即“智慧環保”、“數字環保”。
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水、氣、聲、土壤、生態等環境要素,特別是對核與輻射、危廢、醫廢等危險源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展開全面、有效的監管,“更快速”感知影響城市環境、人體健康、生命安全的實時指標;“更全面”感知污染排放、環境污染、應急事故的變化過程;“更有效”判定環境監察執法與應急處置工作的執行狀態與效果;“更智慧”決策重點城市、區域和流域重大環境管理問題。從而形成天空地一體化感知體系建設。
20世紀末期,我國啟動傳感網研究后,環保作為應用試點領域之一,開始RFID等技術的初步應用;2011年,我國《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環保作為物聯網九大應用領域之一;2013年,污染源自動監控有效傳輸率納入政績考核中,推動政府開展環保物聯網系統建設。
天津智易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國家環境部門發布的《環境信息網絡建設規范》(HJ460-2009)、《環境保護應用軟件開發管理技術規范》(HJ622-2011)、《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2122005》、《環境污染源自動監控信息傳輸、交換技術規范》(HJ_T352-2007)等國家標準協議,以環境監測點位數據傳感體系為基礎,針對不同環境企事業單位需求,運用最新的環保理論研究成果和信息技術,開發了智能化環保網格在線監測系統數據平臺。目前已經在空氣質量監測、水質監測、揚塵監測等領域的智慧化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智易時代大氣網格化管理系統
“的總體架構包括:感知層、傳輸層、智慧層和服務層”,智易時代總經理陳濤(電話:13803026441)表示:“這是一個新興市場,競爭主體主要有IT軟件服務商、環境監測和分析儀器廠商、物聯網企業,我們非常希望能和各方面的伙伴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專業優勢,實現共贏局面”。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