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是今年金融業監管工作的焦點。原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近日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不要將金融監管重點放在“一行三會”合與不合。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不要看改革的形式,而是要看這項改革措施出來之后要解決的問題、要達成的目標。
蔡鄂生認為,在經濟下滑的背景下,銀行業經營困難是正常的,但也看好銀行業發展機遇。而備受關注的民營銀行問題,蔡鄂生認為民營銀行就是“補短板”的,不過他亦直面當前民營銀行呼吁政策支持的問題,“(民營銀行)一建起來,就說這個政策也沒到位,那個政策也沒到位,還是急。銀行是那么好玩的嗎?打好基礎,才可持續發展。”
監管套利是監管體制改革要解決的問題
“一行三會”的分業監管模式從1990年代開始,并自2003年形成。歷經十數年,金融業進入市場化混業化的時期,而混業監管的出臺備受關注。
為解決分業監管與混業經營的矛盾,市場有不少聲音,建議合并“一行三會”。具體到方案層面,有提議成立國家金融安全委,亦有建議成立國家“金監委”等。
針對混業監管被稱為“大金融協調監管 改革”一事,蔡鄂生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這種表述不是很準確,分業監管不能說是小金融監管體制,而混業監管亦不能說是大金融監管體制。
在蔡鄂生看來,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關鍵是統一思想,不能一蹴而就。
蔡鄂生認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就是根據改革的要求,特別是“十三五”規劃提出來的“五大理念”的要求,把監管體制、框架設計和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求,在工作當中更好地發揮監管的作用,既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又能夠更好地處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創新、綠色、開放這些要求。
“所謂統一思想的概念,就是這樣的改革,必然要觸及到現在一些部門最起碼的調整。”蔡鄂生認為,深化改革當中肯定要做一些調整。
蔡鄂生表示,所謂“統一思想”,是在具體要求和設置方面,對市場的看法、形式上要體現。“既要看到所管部門的問題,也要看到所管部門的機構和其他機構在市場上的表現,大家坐下來,認真研究。”
“現在看到了在監管的過程當中,經批準的金融機構、出現的新型的金融機構和邊緣性機構,在經營行為上不同程度存在著監管套利。”蔡鄂生認為,監管套利是監管體制改革要解決的問題。
蔡鄂生強調稱,不要重點老是在“一行三會”合與不合。這并不是簡單的合與簡單的并,而是一種組織框架的形式。
蔡鄂生坦言,一行三會架構的設計,要把功能和職責分清。他認為,在下一步的組織框架設置中,一定要弄清楚各個部門所承擔的職責與邊界等問題。此外,“一行三會”各有法律法規,但由于市場的變化和改革的需要,原有的一些禁止的條款或需要批準的條款,也要有一個法律與法制層面的調整。
民營銀行是“補短板”不是搶生意
民營銀行是這兩年金融業關注的問題。
早在2014年兩會期間,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宣布5家民營銀行試點破冰。2015年首批5家試點民營銀行開業,同年銀監會還出臺了《關于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今年3月12日,尚福林披露,已經開業的5家民營銀行試點運行總體平穩,又有12家民營銀行進入論證階段。銀監會按照審慎積極原則推進民營銀行試點工作,現已進入常態化審批程序。下一步銀監會將繼續加強政策輔導和與地方政府溝通會商,按照“成熟一家、設立一家”的原則推進民營銀行設立工作。
蔡鄂生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式文件里,都是稱“民營資本進入銀行”。
比起民營銀行批復多少的問題,蔡鄂生更關注的問題是,批復民營資本進入銀行,因為現在市場到底缺失的是什么東西。具體到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兩小”業務、“三農”業務的發展,到底怎么考慮民營資本進入銀行?
“民營銀行出來,也一定是補‘短板’的,不是與其他銀行搶生意。”蔡鄂生認為,根據“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以及監管全覆蓋和差異化的要求,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是要補短板的,而非簡單在市場上分一杯羹。
令人關注的是,當前有不少聲音希望政府在促進民營銀行發展上給予更多政策支持。
“但(民營銀行)一建起來,就說這個政策也沒到位,那個政策也沒到位,還是急,銀行是那么好玩的嗎?打好基礎,才可持續發展。”蔡鄂生表示,銀行涉及團隊、公司治理框架等問題,當前要不斷學習和深入認識。
采取更適合市場的方式處置不良資產
在談及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及處置情況時,蔡鄂生認為,“十三五”規劃等要求,處理事情要考慮方法問題與歷史問題,討論不良貸款問題亦要如此。
蔡鄂生對南都記者表示,1998年金融危機時,銀行撥備制度不完善,彼時盈利亦存在問題,但不良貸款的大問題最后成功解決。現在針對不良貸款,銀行有撥備制度。同時,涉及不良貸款的風險方面,小的問題可以化解,較大的問題要逐步化解。
蔡鄂生詳細介紹稱,當前不良貸款的狀態和形成條件與20世紀不良貸款的情況不同。在20世紀的改革中,銀行不良資產在亞洲金融危機時第一次剝離、第二次剝離,包括上市改革時候剝離。金融危機過后,銀行業處于市場經濟下,形成的不良貸款條件不同。當前不良貸款的發生和增加,與銀行的管理問題有關,也是經濟下滑當中的一種客觀反應。
他認為,此前靠財政出錢處置不良貸款,現在只能采取更適合市場的方式。“現在條件、法規等方面比較成熟,所以采取證券化的方式。任何東西處理都是有個過程。”蔡鄂生對南都記者表示,中國的不良資產處理,已經不是簡單地照搬美國處理一筆報銷一筆的R T C模式,而是讓資產管理公司和處置方式繼續在市場上發揮作用,再逐步將之完善。
談及“債轉股”等處置方式,蔡鄂生認為,現在有很多創新工具,還要實實在在把不良資產認真地劃分類別,考慮不良資產的類別與價值,并負責地進行證券化。
銀行內審不能讓低級問題重復發生
今年中國銀監會就《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指引》向社會征求意見。
蔡鄂生對南都記者表示,關系銀行業內審的問題要全方面來看,這些問題的產生既有內部的管理、制度框架的問題,也有對員工的教育問題,還有員工的本身職業操作的問題,還有社會對于銀行的這些影響的問題。
蔡鄂生認為,銀行內審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不能讓那些低級的問題重復發生。他認為,不能光靠內審管理檢查,因體量太大,內審不可能每天看著。他認為,要將每一級的主體責任都要落到實處。
“要解決這些不良行為,內審要找出來這些不良行為,找出這些行為發生的原因在哪,要在治理、管理上怎么加強。”不過,他認為,公司治理與組織框架之所以沒有充分發揮內審作用,一定是因為多種原因,建議大家要全面系統地看待問題。
蔡鄂生認為在經濟下滑背景下,銀行業經營困難是正常的,但他亦指出蘊含發展機遇。
“一個商業銀行的高管年初就跟我說,從今年開始,才叫真正‘干銀行’。”蔡鄂生表示,金融業的市場化,包括競爭、利率都在逐步在放開,新型的金融業態也出現,金融業所面臨的是逐漸變化的市場,這種變化是一種客觀必然。
談及互聯網金融,蔡鄂生表示,可以討論互聯網金融,但是要將其放在整體金融框架和體系下進行討論,而不能將其對立起來討論。
蔡鄂生對南都記者表示,作為新的業態,對于它的監管首先要從金融的本質出發,再看其運作的程序和經營模式,研究相應的監管機制,特別是要防范系統性的風險。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