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在7月又經歷了一輪震蕩,資金外流壓力也再次抬頭。昨日,外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反映跨境資金流動狀況的銀行結售匯7月逆差2114億元,同比6月的846億元增長了超一倍。
對此,外管局新聞發言人表示,這只是正常范圍內的波動,并未改變中長期基本穩定的格局,未來仍會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從具體數據來看,7月代客結售匯逆差為1319億元,為今年4月以來最大,較上個月逆差1161億元有所擴大。對此,外管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一方面,進入7月后,英國“脫歐”公投影響尚未完全平息,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人民幣匯率有所貶值,我國市場主體主要表現為結匯意愿降低;另一方面,7月是外資企業利潤匯出、境外上市公司分紅派息的主要時期,投資收益相關購匯需求上升。
事實上,與今年1月銀行結售匯逆差3568億元的水平以及去年9月6953億元的逆差相比,7月的資金外流情況已經算是溫和。在上個月數據發布時,外管局就曾表示,去年我國經濟疲弱,傳統行業產能過剩以及中美貨幣政策背道而馳,人民幣貶值壓力驟增,導致我國資本外流加大,但上半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已逐步緩解,資本外流最糟糕的時代已經過去。
外匯儲備數據也可以佐證這一說法。作為抵御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的“保護墻”,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一直穩居世界第一,且在人民幣走弱、匯率一度逼近6.7關口的情況下,7月外匯儲備僅同比微降0.1%。
此外,外管局發言人表示,從7月數據來看,一些有利于外匯供求平衡的積極因素繼續顯現。例如7月售匯率,也就是客戶從銀行買匯與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9%,較6月下降5個百分點,尤其是個人購匯雖然呈現季節性上升,但7月旅行項下購匯同比下降7%,說明當前市場情緒保持基本穩定。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