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G20的主題之一,綠色金融可謂是今年風頭最熱的金融關鍵詞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綠色金融項目的質量較好、前景可觀,越來越多的商業 銀行 大力布局這一領域。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此前聯合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規劃了發展方向及實施路徑,預計接下來將有更多具有操作性的細則出臺,綠色金融有望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優質資產吸引銀行布局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此前透露,截至6月末,21家主要 銀行業 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7.2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9.0%。其中,節能環保、 新能源 、 新能源 汽車等戰略性 新興產業 貸款余額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5.57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不良貸款余額為226.25億元,不良率為0.41%,低于同期各項貸款不良率1.35個百分點。
正是由于綠色金融項目的質量優質,引發商業銀行積極搶灘。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透露,興業銀行已制定了“兩個一萬”的5年目標,即到2020年,興業銀行集團的綠色金融融資余額突破1萬億元,綠色金融企業客戶突破1萬戶,并將提供多樣化的“融智”服務。2006年以來,該行已為6400多家企業客戶累計提供綠色融資超過9000億元,目前余額超過4300億元,在該行企業融資余額中占比超過14%。此外,銀行還開發出針對個人的綠色金融產品,比如低碳信用卡、新能源汽車消費貸款等。近日,興業銀行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投資綠色環保項目和綠色債券的綠色 理財產品“萬利寶·綠色金融”理財產品,資金主要投向綠色環保項目和綠色債券。
北京銀行近日也與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共同發布“綠融通”綠色金融行動計劃,提出未來5年,在綠色金融領域投放不少于1000億元,撬動社會資金投入不少于5000億元等目標。北京銀行副行長許寧躍表示,北京銀行在節能貸產品體系下創新推出“1+2”,即1個產品、2個服務方案,結合碳交易市場推出碳質押產品,針對建筑節能領域推出供應鏈建筑節能融資方案,針對新三板上市等高成長節能企業推出高成長節能綜合服務方案,形成“綠融通”節能綜合方案,擇機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募集專項資金用于綠色產業項目。
政策“暖風”不會停
央行方面此前指出,未來幾年,綠色金融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期,重點是要通過貼息、擔保等方式推動綠色信貸,建立綠色產業基金,進一步發展綠色債券市場,創新綠色股票指數和相關的投資產品,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強制環境責任 保險 制度,積極發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和各類碳金融產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綠色金融試點,繼續推動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另外,中國已經宣布在明年啟動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
分析人士預計,未來綠色金融的政策“暖風”不會停,《指導意見》相關的具體實施細則將很快出臺,屆時會有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綠色金融領域。央行副行長易綱指出,《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在中國建立國家級的綠色發展基金,將成為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綠色產業的重要政策信號。
碳銀創始人俞兆洪認為,除了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還要大力發展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綠色金融服務;要大力扶植行業性或者區塊性產業生態平臺,綠色 金融行業 化、生態化,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目前市場中真正缺少金融支撐的多為中小型環保企業,目前傳統金融的風險識別及征信體系對該類企業不是很友好,對該類企業的產品、市場、項目收益評估及管控缺乏專業識別能力和風險管控手段。因此,借助 互聯網 平臺技術,建立產業生態,提供專業服務,有效規范市場、產品技術、服務提供等各項標準,將市場資源、項目收益標準化,可征信化,是建立綠色金融資產交易機制,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的基礎之一。”
版權聲明